www.xieliaobaba.com | 北京時間:1999年12月01日 星期三 |
![]() |
![]() |
![]() |
|
綜述:臺灣災后重建需要五年 中新社香港十月十日電(記者 傅后閩)臺灣“九·二一”大地震發生迄今已二十天,現場搶救與清理工作已告 一段落,目前島內上下投入災后重建階段。“心手相連,重建臺灣,走向新生”,已成為島內民眾在經歷這場山崩地裂后的共 同心聲。不過,災后重建工作百廢待舉,千頭萬緒,對臺灣各界是一場新的嚴峻挑戰。 截至本月六日的統計數字顯示,這次大地震造成臺灣二千二百九十五人喪生,重輕傷八千多人,失蹤三十八人。 全島房屋全倒的二萬零八百一十五戶,半倒的一萬七千九百七十八戶,十余萬災民無家可歸。初步估計,這場地震災難給臺灣 造成經濟損失達九百八十八億六千多萬元新臺幣。 面對百年來罕見的地震災害,臺灣當局日前作出決定,整個災區重建工作將在五年內全部完成,具體分三個階段 進行,并把重災區臺中縣、臺中市和南投縣以及云林縣、彰化縣和苗栗縣列為重建重點。當局雖強調重建范圍以重災區內人口 密集的都市地區或聚落為主,并要求有關縣市提出具體的重建計劃,但島內輿論卻認為,重建工作應以安定民心為優先,目前 的當務之急是妥善安置十余萬無家可歸的災民,包括趕搭帳篷、趕建簡易組合屋、發放救助金及解決房屋貸款等問題。 針對災后重建,臺灣部分建筑學者認為,當局應公布精確的地震帶,確保重建安全,不準在活斷層帶一百米以內 搭屋建樓。因為這次全島六十六所位于活斷層帶一百米內的中小學校,有二十二所在大地震中全被震毀,是一深刻教訓。同時 ,所有重建的建筑物,應確保質量,做到防震耐震,并以“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可救”為原則。 災后重建經費需求龐大,對臺灣財政運用是一重大考驗。據粗略估算,整個重建經費需新臺幣數千億元。其中包 括重災區學校重建需三百億元新臺幣,全島鐵路、公路、港口興建需一百六十億元新臺幣,水利重建經費二千億元新臺幣及臺 中市重建經費一百億元新臺幣等。鑒于資金需求甚巨,臺灣財政當局已向島內多家大型行庫借貸新臺幣一千六百億元,同時, 臺灣各農會也決定籌措六百億元成立“農村金融振興基金”以援助農業造成的損失。 震后二十天來,臺灣各界發起的賑災捐款已達一百零一億四千萬元新臺幣,島外各方的捐款也將近五十億元新臺 幣,各方援助的物資陸續運抵臺灣。 “九·二一”大地震對臺灣造成的沖擊,還波及島內中部多條公路、鐵路及多座橋梁 受毀壞,以及日月潭等多個旅游風景點幾乎面目全非,災后重建,回復原貌,也需曠以時日。 人們期望臺灣民眾早日在廢墟中重建家園。(完)
|
|||
Back to Top |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論壇 | |
政治透析 | 經濟觀察
| 科教文苑 | 社會時尚
| 體育博覽 | 娛樂放送
| 軍事天地 | 兩岸三地 | 神州掠影 | 華人世界 | 國際了望 中新社專稿選介 | 中新社圖文專稿 | 中新社新聞圖片 | 中新社影視產品 | 中新社經濟信息 |
|
中國新聞社版權所有,所刊稿件務經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