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 | 中新體育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廣告服務 |
|
影視話題:《我這一輩子》改編四大敗筆 2002年04月15日 17:20 根據老舍先生的同名經典中篇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我這一輩子》,明日將在東視文藝頻道黃金時段開播。由于在五十年代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石揮導演并主演的電影《我這一輩子》,已經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作品,因此這次電視劇的改編,引起了各方面的格外關注。不久前,這部電視劇在北京播出,獲得了很高的收視率,但同時,它的改編也受到了不少現代文學研究專家的批評。曾多次拒絕記者采訪,表示不愿意對此劇發表觀點的老舍先生的兒子、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舒乙先生,日前接受了記者的采訪,第一次完整地發表了對這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的一些看法。 他認為,在這部電視劇中,演員的表演是非常認真嚴肅的,也很努力,但它的改編是失敗的。既然是經典作品,它便有自己的基本定勢,改編不能破壞它,改編不是創作。具體說來,電視劇的失敗表現在四個方面: 就基調而言,電視劇的改編違背了原著的精神。在老舍的經典作品中,中篇小說有兩部,一部是《月牙兒》,一部是《我這一輩子》,兩部都曾改編成電影。《我這一輩子》寫得比《月牙兒》晚,作品成于1937年。與《月牙兒》不同的是,《月牙兒》主要體現的是悲,悲戚得讓人灰心;但《我這一輩子》除了悲之外,還有憤,“我”是有一個具有抗爭意識的人,骨子里有一種硬氣。他用一種罵罵咧咧的方式表達對社會的控訴,而且是以老百姓的幽默來表現人物的反抗意識,對當時的社會充滿了詛咒。同時,這個人物也有很激烈的一面,他的冷峻、世故,是在他把這個世界看透之后的冷笑。從這個人物身上,可以看出作者是非常關注人民民族的命運,這種悲之后的憤,這種走向正是作品的深刻之處。但改編者卻沒有抓住作品這個基本內涵,單純為了把故事編得好看,而讓整個作品游離了這個基調,丟失了作品的魂。 其次是關鍵情節沒有抓住。原著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情節:一個是“我”的老婆和大師兄跑了;一個是遇到了“兵變”。這是“我”的一生中的兩個“黑洞”、兩個大坎。一個是個人的變故,一個是社會動蕩,這兩次人生遭遇改變了他對世界的認識,這是小說中的精彩部分。但在電視劇中,這些精彩的東西都沒有抓住,改編者根本沒有吃透小說中這些情節的內涵以及對人物走向的作用,沒有深入地去挖掘,而是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 幽默是老舍作品中最突出的藝術風格,他的幽默是一種老百姓的幽默,凝聚了高度的智慧,但是在電視劇里,這種老舍鮮明的幽默風格卻完全沒有體現出來,改編者顯然沒有意識到幽默在老舍作品中的重要性。比較而言,倒是石揮的電影比較好地保留了作品幽默的風格。 在人物塑造上,改編者也把握不準確。老舍的作品,情節的編織上投放的筆墨不重,但在人物的塑造上特別傳神,通過人物的精彩描寫來表現作品主旨。《我這一輩子》中的“我”,是一個旗人,手藝好,人又長得漂亮,從做裱糊匠學手藝,到結婚生兒育女,他一直在非常精心地設計著自己的生活,苦心經營著未來。可就是這樣精明的人,竟然會一次次遭到挫折,始終徘徊在生活的邊緣,甚至要餓死,那就不是他個人的問題,那一定是社會出了問題。老舍是通過這樣一個人物的塑造來對當時的社會進行批判。但電視劇卻把這個人物描寫得非常窩囊,給人的感覺似乎他之所以在這個世界上碌碌無為,越活越走下坡路,完全是因為他自己的軟弱、怯懦造成的,而不是因為社會對他的一次次摧殘,這就從根本上削弱了作品的社會批判力度,電視劇中的這個人物與小說中的人物完全是相悖的。(文匯報 潘志興) 相關報道:老舍名著改編劇 《我這一輩子》起爭議 相關報道:話題:名著改編《我這一輩子》“熱播”靠啥 相關報道:《我這一輩子》拍攝內幕 相關報道:馮小剛、張國立聯合執導《我這一輩子》 相關報道:老舍名著《我這一輩子》將搬上熒幕
|
|||||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 | 中新體育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