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車展即將拉開大幕。預計60多萬的參觀人次,8000多名的國內外記者,7款全球首發新車,以及包括大眾、通用、奔馳等數位全球大老板的到場,足以說明北京車展的國際地位。
當然,行業人士以及國內媒體不會滿足以這些場面上的國際化,在距離車展還有一段時間時,業內就開始討論北京車展更深層次的“意義”。最囂張的討論是,北京車展將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又一次“拐點”。對這種拐點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北京車展后,國內汽車市場可能會像2004年車展后市場出現萎靡;另一種是,北京車展可能點燃國內汽車市場漲價壓力的稻草,在高度的成本壓力之下,汽車市場將徹底告別降價時代,進入漲價時代。媒體給這兩種觀點都找到了部分的明證,比如,銷售增幅放緩,比如,部分企業產品略微上調等。
確切地說,這些與車展本身的關系都不大,國內汽車市場與2004年已經完全不同。與2004年北京車展之于市場的影響不同,本屆北京車展的影響更多的在于整個中國的汽車行業。
本屆車展最具新聞價值或者說最值得關注的新聞,一是,廣州本田將發布其合資品牌的自主品牌以及系列概念車;二是,媒體最關注的兩款車,就是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自己開發的兩款新車;第三是,國內自主品牌真正的一款全球首發車上汽榮威的550轎車即將亮相。
這些新聞傳遞出非常明確的信息。首先是跨國巨頭在經過這么多年的市場運轉后,面對巨大的中國市場,已經越來越實際,開始完全轉變過去開發產品以歐洲、美國市場為導向的方式,開始不惜代價轉向中國市場,包括對品牌掌控權的妥協。其次是國內自主品牌已經開始真正參與到全球汽車的競爭中。
車展開幕前,在大眾這兩款新車小型媒體欣賞會上,大眾中國的CEO范安德就表示,這兩款的本地開發,僅僅是個開始。也是在車展前,與奇瑞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李峰聊天時他表示,這些跨國汽車的本地化開發,已經把以前自主品牌之前的本地開發等比較優勢,全部抵消。
如果,從時間的節點上看,2004年北京車展肯定是中國汽車走向市場化的一個拐點;2006年的北京車展是自主品牌包括國家隊,迎來發展的一個拐點;那么,本屆的北京車展,就將是國內市場完全國際化和自主品牌國際化的一個拐點。(張利東)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