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三日電 (記者 王永志)二十二日在此間舉行的首屆中國產業安全論壇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的兩點論為“關注中國產業安全 共促經濟和諧發展”的論壇主題定調:即關注產業安全應防止麻木不仁,漫不經心,喪失警惕;同時又要防止過度夸大產業不安全,進而引起對改革開放的質疑。
隨著外資特別是一些跨國公司對中國一些龍頭企業實施并購行動,產業安全的議題,迅即在官商學界間升溫。在此次由中國國情研究會等機構舉辦的論壇上,成思危作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產業安全”的主旨演講,他特別強調是以學者的身份來看待這一問題的。成說,中國這么多年的經濟發展,有賴于改革開放。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注重國家產業安全要趨利避弊,要掌握好“度”,要提高中國企業的競爭力。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一個觀點,同成思危不謀而合。他說,正確處理開放、發展與產業安全的辨證關系,在避免極端自由主義的同時,要防止新閉關鎖國論。他稱,世界經濟史已經證明了,開放帶來的適度產業沖擊往往是一個國家產業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之一。閉關鎖國的“產業安全”觀帶來的必然是經濟的停滯和社會的落后。因此,必須明確在動態發展中界定產業安全的合理界線。
中共中央政研室副主任鄭新立作了“高度重視產業安全的監測預警和對策研究”的演講。他認為,重視和研究產業安全問題,是擺在面前非常現實的突出問題,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只有對產業安全保持高度的警戒,認真研究有關對策并付諸實施,才能防患于未然,從而把中國經濟目前平穩快速增長的勢頭長期保持下去。他并提出應對產業風險和挑戰的五點對策: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扶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集團;大力培育產業集群;重視研究應對金融和流通業對外開放后所帶來的風險;運用法律手段維護中國產業安全。
最近剛剛轉任國家商務部服務貿易司司長的胡景巖,在外經貿部、商務部外資司工作將近二十年。他說,看中國這些年的改革開放進程,對外資進入應有一個準確的判斷。外資對中國引進技術、引進管理,擴大競爭能力方面的作用和成績,有目共睹。他說,國際通常的標準來講,外資占GDP的比重,國際通常上平均水平在四分之一左右。目前中國存量是二千四百億美元,占存量不到二成,低于國際的平均水平。他還介紹,外資并不是哪一個領域都可以進入,必須嚴格按照中國的產業指導目錄。最近抓緊出臺《反壟斷法》,也是為了使得法律規范越來越完整,符合國際發展需要。
中國目前已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改革開放和利用外資功不可沒。在擴大對外開放進程中保障國家產業安全,成了此次論壇與會者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