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八月四日電 題:重現“東方大港”輝煌為期不遠
中新社記者 黃翔 金果林
登上泉州西湖公園落成不久的刺桐閣,憑欄遠望,近處,古韻新風的歷史名城一覽無余,遠方海天一色的臺灣海峽煙波浩淼,遙想宋元年間,在這海峽西岸,曾經有過萬邦商賈云集、四海帆檣際會的繁榮景象。
海峽西岸,往事悠悠。馬可·波羅筆下的“東方第一大港”盛景出現在這里,中國近代船舶工業和海軍的發祥地出現在這里,革命先驅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設想的多處“東方大港”就規劃在此,上世紀初一位美國海軍將軍驚呼“誰擁有了這處港灣、誰就可以控制西太平洋”的巨型港址也位于此。
興也在港,衰也在港,當年盛極一時的“東方第一大港”的輝煌,還能否重現在這海峽西岸革故鼎新的時代?這里的海岸線南北蜿蜒,長達三千三百多公里,位居全國的第二位,可資建港的海岸線近五百公里,其中深水岸線近二百公里,可建二十萬到三十萬噸級超大型深水碼頭的岸線資源為中國之最,而眼前的臺灣海峽又是貨物運輸最繁忙的國際黃金水道之一。
可以說,對于海峽西岸來說,第一位的資源優勢就在于這首屈一指的海岸條件,這是海峽西岸最好的“地利”,最大的“資本”,舍此而無它。中國有句俗話,叫做“牽牛要牽牛鼻子”。建設海峽西岸的“牛鼻子”在那里?有識之士不約而同地指出:港口!
但是,這里的一位專家指出,與這里的深水港資源相比,令人深感尷尬的現實是,迄今這里不僅沒有一個港口進入全國沿海港口吞吐量前十名,而且全部港口的吞吐能力加起來只有一億二千二百萬噸,還比不上浙江省寧波港的一半。這不能不讓海峽西岸的人們有些汗顏。
專家的焦慮與此間決策者的警覺不謀而合。這里有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建設海峽西岸的總體構想,這里決定在今后五年里,投資近三百億元建設深水泊位一百五十六個,新建沿海航道近四百公里,使這里的海港貨物吞吐能力在五年之后突破三億噸,初步形成中國沿海的又一重要的港口群——“海峽西岸港口群”。
記者看到,原來的廈門港、漳州市的后石和石碼港區、招商局漳州開發區的招銀港區剛剛“合三為一”,正打造一個在五年后貨物吞吐能力突破一億二千萬噸的新廈門港。目前海峽西岸港口的“老大” 福州港也不甘人后,正在福清市的江陰半島建設“福州新港”,力爭在今后五年內率先成為海峽西岸首個吞吐能力超過一億噸的大港。泉州市更是急起直追,全力打造現代化大港,計劃到五年后也躋身億噸大港行列。
構建“海峽西岸港口群”,這真正抓住了海峽西岸建設的“龍頭”。當然,僅此還遠遠不夠,以海港為頭、以道路為干、以工業為體、以開放為翼、以科學發展觀為魂,海峽西岸這條“巨龍”才會騰飛,才會為全國經濟、特別是為內陸省份發展提供更多的服務。
記者在這里看到,海峽西岸南接珠江三角洲、北聯長江三角洲、西通中西部省份經濟腹地的疏港鐵路、高速鐵路、公路、高速公路,如今有的已經建成通車,有的已經開始施工建設,有的已經納入規劃、即將開工;東起廈門、泉州,西至成都,橫貫閩、贛、粵、桂、黔、滇諸省區的江南東西鐵路大干線已經展現在世人面前,使海峽西岸的經濟腹地向縱深推進了幾千公里。
與此同時,海峽西岸各市紛紛拿出了自己的臨港工業發展規劃,有的已經顯現雛形,有的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這里原來十分少見的石油化工、電力、汽車、電子、冶金、裝備制造等大項目正相繼落戶。抓住歷史性機遇,迎來跨越式發展,今天的海峽西岸,處處讓人感受到熱氣騰騰、群情高昂的建設氛圍。
重現“東方大港”輝煌,帶來的是海峽西岸滿盤活棋、全面生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