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十月十日電 題:廣交會百屆改革圖變
中新社記者 陳國華
廣交會作為中國第一展青春百屆,奧秘之一就是不斷革新,發現弊病及時治愈。
在百屆慶典即將舉行之時,站在第一百屆的歷史拐點,展望下一個百屆,廣交會該如何創新求變,保持優勢,這是廣交會管理層考慮的重點,也是關注者關心的焦點。
五十年間,廣交會并未滿足于自己龍頭老大的地位,組團方式、商品結構、布展格局、參展時間等多年來都在不斷調整、改革、創新,特別是近年來幾次重大改革,直接推動了廣交會前進的步伐。
但綿長的歷史與巨大的影響力不僅帶給了廣交會聲名與八方商賈,也使其承載了某些滯重與不適應。特別是在辦展市場化、國際展會日益專業化的今天,廣交會的未來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對于廣交會的新挑戰,業界人士歸納了幾點:
第一,同類展覽競爭激烈。原來只有廣交會,現在有哈交會、華交會、高交會、烏洽會……光以商務部名義舉辦的就有幾十個,絕大部分省區都有展會,這些展會都在復制廣交會的模式,與廣交會爭奪客源。
第二,各種專業性的博覽會對廣交會構成了極大威脅。目前專業化才是世界展會發展的方向,而題材選擇的高度細化和豐富更是大勢所趨。近十年來,不斷有人就廣交會包羅萬象的特點發出質疑,指出在國際市場不斷拓展的情況下,國際性綜合性大展存在的前景不容樂觀。
第三,電子商務的挑戰日益明顯。
第四,展位分配機制不斷引發激烈爭議。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展位分配體制給黑市炒賣留下了相當大的空間。同時廣交會幾經擴容,但一萬企業的容量對于六十萬民營企業來說,遠遠不夠。
應對四大挑戰,廣交會圖變的方向正日益明朗化。
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展會的發展方向上看,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廣交會應尋求向專業展方向發展。比如,將廣交會按市場的需要分解成幾個專業展,充分利用廣交會優越的專業買家網絡,將專業展做成國際品牌展。
同時,向中小企業傾斜。今后的廣交會應該轉變為一個以中小企業和新企業為主的展會平臺。因為中小企業沒有更好的途徑去接觸采購商獲得訂單,而廣交會正可以成為它們沖刺國際市場的舞臺。
對此,更多的中小企業主則表示了對進入廣交會的渴望與無奈。他們認為,隨著企業從事進出口門檻的不斷降低,采購商越來越趨向于與生產企業直接對接。因此,廣交會的進場門檻也應該降低,扶持更多銷售渠道單一的中小企業。
再者,推動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的發展。目前廣交會主要是促進中國產品的出口,因此,如何利用這一平臺提高中國出口企業的產品檔次與品質,是廣交會今后應更多考慮的。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新一輪國際分工的形成,中國企業不會永遠停留在全球產業鏈的末端,為一份漸趨微薄的利潤給世界打工。因此,廣交會還肩負著扶持企業品牌向中、高端市場進軍的責任。
與此同時,市場化的改革也在一步步進行。
廣交會是中國外貿出口的晴雨表,國運興,則廣交會興。在中國改革開放正在深入之時,廣交會的改革創新也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