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銀行兩條心?
實際上,除了資金之外,銀聯的另一個隱痛是,一直不能將自己的利益與國內銀行利益進行有效捆綁。
典型的例子是POS機問題。這幾年經過銀聯的努力,銀聯直聯的POS機占到了全國約60萬臺POS機的60%。目前POS機刷卡1%的手續費中,發卡行、收單方和銀聯是按照8∶1∶1的比例分成的,銀聯自建的POS收單方一成的手續費就給銀聯。
銀聯自建POS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增加手續費,而是希望加強對POS終端的控制力。一旦未來國家放開VISA和萬事達自建銀行卡轉接網絡,那么在銀聯自己控制的POS上,就可以拒絕兩大卡組織的卡刷卡,或者通過提高刷卡手續費,在競爭中取得較為有利的地位。但是銀行對此很反感,認為銀聯在搶他們的飯碗。
“信用卡現在處于發展早期階段,就是在砸錢,除了發行量超過600萬的招行號稱盈利之外,其他銀行都是賠錢的。所以銀行很希望能有其他合作方承擔早期鋪建網絡、終端和培訓等方面的投入,但是銀聯做不到,相反,VISA和萬事達在大量補貼,所以銀行自然愿意與有意投入的一方合作。”一位招行研究人員分析。
銀聯給主管部門取消雙幣種卡的建議,更是惹來了發卡銀行的非議。一些人士提出,銀聯要走出這種困境,可能需要轉變思路,雖然眼下并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來和銀行形成同盟,但是可以考慮某種形式的未來收益期權,與國內各發卡行形成利益同盟。
股東胳膊肘為何向外拐
銀聯沒法與各銀行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這看上去像是一個悖論。
銀聯全稱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完全以國內金融機構為股東,85家首期發起股東中,有4大國有商業銀行,10家股份制銀行,45家城市商業銀行以及12家農村信用社。身為股東的各國內銀行居然要“胳膊肘向外拐”不能不令人奇怪。
原因說來并不復雜,首先是85家股東股權高度分散。“銀聯最大的股東四大行的股權比例大概只有4%左右,股東單位非常多,所以哪家對于董事會都沒有絕對的影響力。”一位熟知內情的人士對記者說。
另外是,各銀行從銀聯發展中獲得的紅利也十分有限。
最后是,銀聯人事任免等主要事務基本上由人民銀行說了算,因此長期以來銀聯更像是一個政府機構,銀聯形成了某種“眼睛向上”的文化。
一位銀聯內部人士對記者抱怨說,這種文化效率低下。在銀聯內部廣為流傳的一個事例是,一回銀聯開通馬來西亞刷卡,銀聯有關部門寫了一個新聞稿,但是由于要層層簽報,先是部門內簽報,再是部門之間進行會簽,再簽報領導,最后簽出來了,但是早過了新聞時效。
這種運作機制,對銀聯的另外一個重大影響,就是對于公共關系的忽視。諸如銀聯系統癱瘓、跨行查詢等相對銀聯的重大品牌危機,銀聯都未能及時主動反應,這也直接導致面臨VISA和萬事達強大競爭情況下,還面臨國內公眾輿論的強大“壟斷”壓力。
針對這些情況,銀聯告訴記者,已經采取了兩方面的措施:一是成立了品牌營銷部,專門開展品牌建設;再是成立服務奧運辦公室,提升北京的銀行卡受理環境。但是,這兩個改革措施,顯然離銀聯自身的體制問題還相去尚遠。
“從中國民族銀行卡產業發展的階段來說,央行現在保持銀聯對國內銀行卡轉接的壟斷是對的。從彌補成本角度,銀聯合理收費也是不錯的,但一定要建立一個合適的利益機制把自己和銀行捆綁起來,也與公眾建立一個很好的利益共享和溝通渠道。”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楊青副教授說。
(稿件來源:南方周末,作者:韋黎兵)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