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A股投資者對"辟謠然后正中謠言"已經麻木,本該奇怪的事情發展到"見怪不怪"時,是A股的幸運還是不幸呢?這個答案不難回答。就在不久前,證監會重新規范了信息披露,對重大事項的披露規定得越發嚴格,中石化是否合規值得好事者翻閱法規推敲。
中石化入選四十六批股改名單,本該是股民集體起立鼓掌的,因為這標志著獨步全球的股權分置改革將漂亮地收尾。管理層把點睛之筆留給中石化是件很光榮的事,也是證券市場所預期的。一切看上去很美,除了中石化8天前的那個"一無私有化方案、二無股改計劃"的奇怪辟謠。
跑財經的同事很奇怪,為什么中石化可以在"辟謠"后明目張膽地出爾反爾?他所知道的海外企業如IBM、戴爾,境外上市的內地企業如聯想、人壽保險的辟謠都很不同。即使記者提問的傳言讓公司有難言之隱,公司發言人也會選擇外交辭令搪塞,而不是一口否認。在他看來,是境外市場的嚴厲監管和不容侵犯的品牌形象左右著上市公司的一言一行,沒人敢出爾反爾,何況是8天后就要面對的真相。
為什么中石化敢如此辟謠呢?也許有太多的利益關系,有太多的"不可說"。很多A股投資者對"辟謠然后正中謠言"已經麻木,本該奇怪的事情發展到"見怪不怪"時,是A股的幸運還是不幸呢?這個答案不難回答。就在不久前,證監會重新規范了信息披露,對重大事項的披露規定得越發嚴格,中石化是否合規值得好事者翻閱法規推敲。
試想一位因辟謠而錯失了股改機會的投資者,怎能不會因上市公司的失信而遷怒于整個證券市場呢?
之所以把中石化的這一次市場辟謠進行討論,正是因為它在A股中的分量。太多"中國式的辟謠",讓公司的發言人備感輕松,反正說了也不算數,敏感問題一律否認了事。問題是,股市的誠信建設、企業艱苦樹立的品牌形象,正在這輕松的"辟謠"中日趨沉重。
(稿件來源: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