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今年6月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的審計報告并沒有詳細點名問題部門,但9月11日,國家審計署還是以審計公告的形式發布了中央42個部門2005年度預算執行審計結果,中央部門及其下屬單位的問題資金浮出水面。
擠占挪用
對財政資金的擠占、挪用是近年來被審計部門著力調查的問題,這些問題資金有的被用來蓋樓,有的被用來買房、買家具,還有的被用于出國考察。
2005年,海關總署在行政管理費中,列支未列入財政部核定預算的機關辦公樓維修改造款等支出9142.18萬元。海關總署物資裝備采購中心變相挪用財政資金132.02萬元用于出國考察。
安全監管總局2004年分別以補助培訓中心培訓經費、國際交流中心信息系統經費的名義,在“六個支撐體系”維護經費中支出330萬元,用于補助上述兩單位購買辦公用房。
2002年至2005年,農業部所屬全國農業展覽館等單位,在“農業博物館運轉費”、“檔案室改造”等項目經費中,列支辦公室家具購置、租車費、會議費等公用支出 914.71萬元。
1998年至2005年,國資委所屬5家單位挪用國家建設資金共960.73萬元。
2000年至2003年,國家林業局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管理中心累計挪用國家造林項目還貸準備金5.67億元。截至2005年年底,尚有3413.01萬元未收回,另有1620萬元資金存在損失風險。
閑置浪費
從財政爭取來的資金又不往下分配,最終造成大量資金的閑置浪費。由于預算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資金應撥未撥也是近年來頻頻發現的問題。
教育部2005年度預算中,年初未落實到具體單位和項目的資金有47.69億元。公安部預算項目執行不及時,造成財政資金350萬元長期沉淀。國資委部分項目未按計劃執行,造成513.49萬元財政資金閑置。廣電總局無線電臺管理局部分項目支出預算審核不嚴,1.28億元預算資金閑置。
國家體育總局2005年集中使用體育彩票公益金預算中,安排“全民健身”項目2.25億元。截至2005年年底,尚有2814萬元預算未批復下撥。
截至2005年年底,衛生部本級累計閑置衛生專項資金2.84億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閑置2003年至2005年衛生專項項目資金3.28億元。
一直被科技部門抱怨捉襟見肘的經費卻在一些科字頭的部門被閑置。科技部所屬交流中心等單位承擔的5個科研項目自2003年以來一直未執行,項目資金1383萬元長期閑置;原科技部生命科學技術發展中心承擔的某課題剩余經費267.73萬元,自2000年以來一直閑置。
違規投資
近年來一些部門及其所屬的單位屢屢出現由于資金使用不當導致國有資產損失或面臨損失的危險。
去年被點名的國家體育總局今年仍出現這樣的問題。國家體育總局所屬單位原小球運動管理中心1998年9月投資50萬元興辦了麥迪寶體育發展中心,并借給麥迪寶體育發展中心資金累計296.15萬元。由于經營不善,麥迪寶體育發展中心停業,原小球運動管理中心對麥迪寶體育發展中心的投資和借款無法全部收回,造成經濟損失298.78萬元。
另外,國家體育總局所屬體育基金管理中心將還未經批準動用彩票專項資金2787.4萬元用于股票投資。
同樣面臨風險的還有民政部福彩中心的5500萬元資產。福彩中心于1996年5月存入某財務公司一年期定期存款5000萬元。因該公司未如期兌付存款本息,且已進入破產清算,上述存款本息面臨損失風險。另外,1993年5月,福彩中心向海南省某公司投資500萬元。目前,因福彩中心與該公司的聯系已中斷,不掌握該公司的經營情況,500萬元投資面臨損失風險。
被查出問題的還有,國家林業局下屬林業基金管理總站所屬單位進行證券投資,造成國有資金損失155.87萬元;中國醫學科學院及所屬單位對外投資,3567.48萬元資產面臨損失等。
多報冒領
在被審計的42個部門中,有的部門存在多報多領財政資金,用于發放政策外補貼的問題。
教育部多報領政府特殊津貼561.55萬元。截至2005年年末,教育部“政府特殊津貼”撥款累計結存561.55萬元,主要原因是未定期核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的變化情況,也未及時上報人事部,形成長期多報多領該項經費。
國土資源部部屬單位多報預算5454.35萬元。比如,國土資源部下屬信息中心多報“金土工程”一期建設項目概算4180.34萬元。審計發現,“金土工程”的有些建設內容與國土資源大調查專項“數字國土工程”基本相同,存在資源浪費、重復申報的問題。
私存私放
國家有關部門早已多次規定不得將財政資金私存私放,侵占、截留國家和單位收入,未列入本單位財務會計部門賬內或未納入預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項資金均屬“小金庫”,但仍有一些部門無視此規定。
2003年至2006年1月,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所屬北京勘察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私存私放工程款等收入,共計人民幣49.29萬元、美元1757元,支出人民幣37.52萬元。
國資委所屬有關單位私存私放資金 618.05萬元。
(稿件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劉世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