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9日電 今天出版的經濟參考報刊載文章指出,近期,國內各主要城市大舉調高最低工資標準,但是,調高最低工資標準,并不是越高越好,更不能搞盲目的調高攀比。
文章指出,時下,各地出于關注低收入群體工資待遇保障問題,紛紛調高最低工資標準,這一現象固然可喜。不過,也不能忽視最低工資條件下的失業效應問題。即由于最低工資標準的實施,提升了勞動力成本,在刺激勞動供給增加的同時,也可能會引起勞動力需求的減少,進而導致就業減少,失業增加。
從經濟學理論來看,工資是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的信號,引導企業和個人勞動供給和需求行為。如果勞動力供不應求,工資的上升會刺激一些勞動力參與勞動,增加勞動供給,緩解供求矛盾;反之,工資的下降會刺激一部分勞動者退出勞動力市場,減少供給。
從某種意義上講,并不需要政府進行過度干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通過制定最低工資標準,干預勞動力市場價格,盡管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勞資雙方的力量博弈中,資本總是處于強勢,而勞動力則處于弱勢。
文章表示,調高最低工資標準,并不是越高越好,更不能搞盲目的調高攀比。因為企業和勞動力個人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主體,會根據市場的供求信息,以及自己的偏好作出理性的經濟決策。而政府對工資--市場價格信息的干預,可能會導致市場信號失真,比如最低工資標準高于市場工資水平,那么企業根據勞動力的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對等的原理進行雇傭,就可能會產生失業。這一點也正是西方發達國家政府規定最低工資標準時受到批評的主要理由。
最低工資標準定得過低,固然會損害勞動者的利益,定得過高,同樣會損害勞動者的利益。因為法定的工資底線過高的話,將使得部分依靠低勞動成本參與競爭的企業難以承擔工資成本,或無利可圖而采取以資本替代勞動的對策,甚至直接退出市場,從而減少就業崗位,使得更多人失業。就如同石油輸出國一樣,對于曾經日益高漲的油價感覺到的并不是喜悅,而是擔憂高油價會使進口國尋找替代能源,從而減少對石油的進口。
文章稱,從政府出臺最低工資標準初衷來看,主要是為了刺激消費,保護勞動者的利益。如果政府出臺最低工資標準的目的僅是出于保護社會弱勢群體,那么,完全可以通過其他的公共政策來達到這一目的,比如社會低保政策、個人所得稅政策,以及其他的轉移支付政策。而通過最低工資法直接干預勞動力市場的運行則會導致勞動力資源的低效率配置。因此,如果有其它公共政策可以選擇的話,政府直接干預市場都不是最切實有效的方式。(吳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