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十月十六日電 題:從洋貨與國貨同臺競技看外貿走勢
中新社記者 陳國華 俞嵐
從下一屆始,廣交會將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明年的春交會,將是“洋貨”與“國貨”同臺競技的時代。
變出口單一功能為進出口雙管齊下,廣交會的這一變革,折射出中國外貿從“擴大出口創匯”轉向“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發展軌跡。
廣交會誕生,是為了沖破西方國家的封鎖、禁運,改變中國當時嚴重的外匯缺口和供給出口的局面。當時廣交會或說中國外貿的主要任務是擴大出口創匯,發展國內工業實力。
改革開放后,中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二00五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已達到一萬四千億美元。同時由于“中國制造”的崛起,中國外貿順差逐步擴大,二00五年貿易順差達到一千億美元,是二00四年順差額的三倍多。
外貿順差的擴大,為中國積累了大量外匯,截至今年七月,中國外匯儲備已經達到九千五百億美元,高居世界首位。
而中國一向主張實行進出口基本平衡的政策,并不追求大額的貿易順差,國家“十一五”規劃中已明確提出要積極擴大進口。
在此形勢與政策指導下,廣交會“變身”,正當其時。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已大幅度降低關稅水平,取消各種非關稅措施,為國外的優秀商品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便利的渠道。
同時,中國下一步的發展,也急需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等的支持,中國近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將為國內購進當前需要的能源、原材料、技術、重點設備等。
對于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企業來說,可以從進口交易中借此吸收國外的半成品、現金、技術和服務,在進口交易會上找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看未來的廣交會,國內、國際的參展商,國內、境外的采購商同時與會,同臺競技,帶來的將是廣交會更加的繁榮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