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4日電 據新華網報道,世界銀行14日發布的最新《中國經濟季報》指出:2006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到10.4%左右,2007年增速可望放緩至9.6%,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仍然是中國面臨的主要經濟挑戰。
世行報告認為,中國宏觀經濟前景依然有利于經濟增長。盡管世界經濟仍存在一些風險,但軟著陸的前景繼續看好。在應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溫和放緩方面,中國處于相對有利的位置,全球增長放緩將促使中國整體經濟活動降溫,并減少經常賬戶盈余。
報告稱,在采取宏觀調控措施遏制部分行業投資過熱之后,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從第二季度的11.3%,減緩至第三季度的10.4%。但與此同時,中國出口增長繼續大幅超過進口增長,經常賬戶盈余再創新高。貿易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有所上升,抵消了內需增長減緩的影響。
“在國內方面,基本條件仍然有利于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銀行系統存在充裕的流動性以及利潤增長率上升,投資可能會出現反彈,因此上升風險依然存在。”世行在報告中說。
報告認為,在市場供應增長基本與需求一致的情況下,短期宏觀經濟失衡主要是外部的失衡,即急劇上升的貿易盈余。政策制定者仍然擔心投資過熱的問題是可以理解的。
對此,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郝福滿指出,政府希望降低投資增速,從效率的角度出發是可取的,但如果沒有消費的進一步增長,則有可能加劇外部失衡。在已采取降低投資增速措施的同時,采取促進消費的措施顯得十分必要。
世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報告主要執筆人高路易說,高投資增長和增長模式等方面的問題需要通過結構性改革來加以解決。解決造成高投資的根本原因,可以通過提高對能源、資源、土地和環境危害的定價,提高利率,通過改善公司治理,制訂國有企業分紅政策,減少國有企業的利潤留成,減少對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激勵。
世行認為,實現經濟再平衡意味著生產從工業向服務業轉移,更多地依靠內需,實現更公平的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這些措施不僅有助于促進再平衡,還有助于解決貿易盈余大幅上升的問題。
世行認為,雖然宏觀經濟風險看起來是可以駕馭的,但繼續減少流動性仍然很有必要。“金融風險依舊存在,信貸的過度擴張在未來可能會帶來問題”,世行在報告中說,“非外商直接投資流入明顯減退,意味著為緊縮貨幣政策提供了更多的空間。”(江國成 蘇萬明 韓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