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網癮少年心理成長基地”
新學期過去了一段時間,陽陽(化名)卻剛剛能夠走進課堂。15歲的陽陽是內蒙古呼和浩特的一名中學生,今年6月被父母“騙”到北京戒網癮,讓他在這里“好好改造,重新做人。”2003年,陽陽偶然接觸到網絡游戲,從此開始了他的游戲生涯,每天都在網上待著,最長時一天十三四個小時。一開始父母只是說說他,但是幾個月前,陽陽每天吃完早飯就假裝去上學,等父母出門上班后他就回到家里開始上網打游戲,眼看父母下班快回來了,他又趕緊出門,在父母到家后再回到家中。一連幾個星期都是這樣,老師和父母的勸告都沒有用,父母只好將他送到北京來治療。
像陽陽這樣的青少年有很多,據北京軍區總醫院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的接診醫生房大夫介紹,基地從今年4月開始已經接待了三四百個來這里治療網癮的青少年,這些青少年基本上都是14歲到24歲,中學生比例占了80%。這些孩子剛進來的時候,有的已經不能自我控制了。房大夫說,其中有一個孩子,偷了家里1萬多元錢,從冬天穿著棉襖進網吧,到春天穿著單衣出來,把錢都花光了,父母只好將他送來治療。還有一個大學生,父母怎么勸都不聽,無奈只好撥打110求助,在民警的幫助下把他送到北京治療。
《2005年度中國游戲產業報告》中指出,我國網絡游戲用戶的主要年齡段是19歲~25歲,比例超過60%,在這些游戲用戶中,在校學生占38.9%。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我國青少年玩網絡游戲上癮問題十分嚴重,41%的玩家每天平均網游時間超過4小時,14%的玩家平均網游時間超過8小時,玩家中絕大部分都是青少年。
重新走進課堂的陽陽告訴記者,玩游戲后,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成績直線下降,原先他的成績在班里可以排在前幾名,玩游戲后就滑到了30名。筆者問在學校玩游戲的孩子多不多,陽陽馬上說:“太多了!老師根本就管不過來,有一個學生,因為玩游戲1個月沒有在學校露過面”。
一封措辭激烈的家長來信
今年6月,北京家長代表給新聞出版總署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信中說:“在許多網絡游戲產品中,暴力行為貫穿始終,引發玩家對網絡游戲的頑強追求和嚴重依賴,以至現實中犯罪、打罵父母、與外界不交流、輟學等事件屢屢發生。一些網絡游戲簡直就是地獄,玩家則是囚犯玩家,為了網絡游戲的升級廢寢忘食地奮斗。目前,青少年犯罪呈兩位數上升,這與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的毒害是分不開的。它造成了千千萬萬青少年道德品質敗壞,給千千萬萬個家庭帶來了災難,引發了社會的不和諧。”
在信中,家長表示,一些媒體把“網癮”大范圍出現的原因歸咎于家長,但事實上恰恰是這些帶有唯心主義意識形態的網絡游戲使一大批年輕人沉迷其中。“網絡游戲公司千方百計地把玩家往火坑里推,大把大把地撈錢,才造成今天‘網癮隊伍’的迅猛壯大。”
面對質疑和指責,網絡游戲公司也有自己的說法。
上海盛大網絡發展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諸葛輝表示,這不是責任的問題,我們應該用更全面的視角來看待網絡游戲,他說:“和所有的玩家總數相比,沉迷在網游中的青少年是極少數。游戲產業的產生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如果沒有盛大,也會有其他的公司出現。”諸葛輝認為,企業生存的根本是經濟,所以首先應該是經濟責任的考慮,如果沒有經濟基礎,那么企業根本就不存在,社會責任也就無從談起,當然,企業有了經濟基礎之后,也必然要考慮它的社會責任。諸葛輝說:“盛大在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之后,已經在社會上作了很多貢獻,比如說捐助希望小學,同時放棄了一款大型游戲的代理,原因就是考慮到游戲本身對青少年會帶來傷害。”
騰訊公司公關部的毛曉芳表示,對于青少年的引導和教育,需要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面緊密配合,而家長、學校是離青少年最近的,也是實施教育和引導的重要來源。對于游戲運營商來說,也擔負著一份責任,只有家長、學校、政府和網絡游戲運營商一起努力,才能真正取得實質成效。毛曉芳說:“只有當整個產業都健康發展,企業才能真正的獲得長久的經濟效益。”
網易公司市場總監李日強表示,網絡游戲產業巨大的總產值和社會上對網絡游戲眾多的負面輿論,決定了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僅僅是企業單方面的責任,同時也是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面應該共同思考和推進的事情。作為網游企業來說,應摒棄賺快錢的短淺目光,要在考慮社會責任的同時使游戲行業得到健康發展,同時社會輿論對于網游也要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和理解。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國際慣例
對于社會責任與企業責任誰優先的問題,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劉德寰表示,作為一個企業來說,賺錢是第一位的,但對于網游沉迷者來說,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不可推卸的,企業應該從一個產業的人格精神和社會責任出發,采取措施改變網游中不好的現狀。安徽省社科所社會學家王開玉教授認為,衡量一個企業的社會地位,首先就是要看這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如何,企業發展經濟也是造福于民的一件事情,能不能以社會責任為前提求發展,這也是國際上評定企業地位的標準。
(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周超 李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