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1日電 據河南商報報道,陳輝患病打工救母的事跡令人感動,20日,鄭州萬余學子在《典身契約》上簽字欲救陳輝,再次推向令各界人士感動的高潮。那么,這些學生是怎樣想到、并發起這一特殊救助行動的呢?活動的幾位發起人說:“是對陳輝孝義的感動,逼出了這份契約書。”
學生:被陳輝感動5天催生《典身契約》
20日下午,鄭州交通學院內,《典身契約》活動發起者乃殿雄和郎迎麗正在忙活著,準備去醫院看望陳輝。在該校的新聞通訊社工作室內,同學們已買好了一束鮮紅的康乃馨,桌子角落還堆放著3大袋蘋果和橘子。
“我們正準備去探望陳輝呢!”郎迎麗笑著迎了上來。提起《典身契約》,郎迎麗說:“起初,我們也就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沒想到會有這么多人響應,1萬多人(后來經學生們統計,簽約學生人數共10196人)啊,學院學生的熱情空前高漲!”
看著一沓按著紅手印的簽名,郎迎麗說,11月15日,看到媒體刊發的關于陳輝救母的報道后,她和同寢室的四五個同學邊流淚邊討論這件事,覺得太感人了,就想到了捐款。
汽車運用工程系8班的乃殿雄說,前天,他去食堂吃飯時,聽有同學們討論陳輝的事,就知道學校有很多人也在關注陳輝。那一會兒,他突然聽到一位同學說“現在不能賣血,不然可以幫幫他”,腦子中立刻閃出一個念頭,“不能賣血,可以出賣自己的勞動來賺錢捐給陳輝”。
“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其他人時,大家都表示贊同。經過5天商量和不斷完善,最終,我們確定用《典身契約》的方案,發動全校學生的力量,靠勞動賺取報酬,救助陳輝。其實,我們的《典身契約》是被陳輝的孝義所感動逼出來的,他的義舉那樣驚天動地,不去幫他總覺得是一種遺憾和愧疚。相信陳輝制造的這種感動也能逼著更多的人去制造感動……”乃殿雄說。
當得知網絡上有人說他們是在炒作自己時,郎迎麗微微笑了:“我們的行動也許是讓那些冷漠的人顫抖了,才會這樣說,每個有良知的人都會被陳輝的孝義感動的。人家能以生命為代價去行孝道,我們只犧牲一年時間去幫他,有什么不好?我相信我們的行動會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也會有更多人加入我們的隊伍。”
老師:對學生的做法感到驕傲
正在學生們“典身”救孝子的活動轟轟烈烈地進行時,20日,通過報紙和網絡看到這件事情的該校老師們也把話題轉向了陳輝。
交通工程系大一輔導員張辰霞在看到《典身契約》后,驚喜地說:“這些孩子的想法太奇特了。”她說,20日早上,剛到教室就聽到學生們在議論陳輝的事情。當她聽說學生們搞了一個《典身契約》活動,又看到這么多人加入這個行列時,又驚又喜。
汽車運用工程系的房穎老師說:“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在現實社會中,孩子們擁有更多的是熱情。我相信,陳輝的事情教會他們的不僅是如何用愛心去幫助別人,更多的是他們學會了如何將陳輝身上的‘孝義’等傳統美德詮釋得更加完美。”
專家:學生在推動和諧社會發展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法制社會科研究員祁雪瑞說,學生的這種做法是對陳輝孝義的支持,是對這個社會孝道和愛心的支持。“和他們相比,那些面對社會上真感情而持冷漠態度的人,應該為自己的冷漠感到羞愧、內疚。因為社會上富有愛心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的社會才更加和諧穩定。”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陳輝的做法令人感動,這些學生的做法也是對這種美德的支持,是愛心的體現,他們的行為不但對學生起到了教育作用,也對社會上一些面對真情持麻木態度的人起到了教育作用。”河南教育學院胡雪艷老師說。
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學院肖遂康教授說:“不管怎樣,我為陳輝而感動,為這些學生而感動。他們雖然都還是孩子,但都具有難能可貴的精神品質。陳輝體現了‘孝大于天’的傳統道德,學生‘典身’救孝子既是愛心的體現也是對孝道的尊重和維護。”(李蔚 田霖 胡志強 李佳)
相關新聞鏈接:
陳輝,一位年僅16歲的少年,一個身患白血病,即將離開人世的孩子,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一個月前瞞著父母離開家鄉,只身來到鄭東新區一建筑工地,和其他工人一樣干活兒掙錢,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賺錢為癱瘓在床的母親治病……
陳輝感動了很多人、得到了許多人的熱心幫助。20日,為挽救白血病少年陳輝,鄭州1萬余名學子相繼在一份《典身契約》乙方位置上簽名,并按上紅紅的指印。他們以合同的形式承諾,只要簽約單位有愛心,愿意為陳輝出錢治病,他們愿為簽約單位白工作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