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胡戈制作的“饅頭”紅了之后,網絡開始盛行“惡搞風”,他也成了一個名人。不過,當他把“惡搞”的特長搬上熒屏后,卻遭遇了“滑鐵盧”。記者日前了解到,浙江影視娛樂頻道將從本周起,撤下由胡戈領銜策劃的綜藝欄目《三國演藝》——從5月6日開播至今,它只存在了2個月。
制作方 收視沒有達到預期
“《三國演藝》等兩個節目的收視率不太理想,所以就撤下來了。”昨天,浙江影視娛樂臺節目部主任杜聞偉這樣跟記者解釋。
據他介紹,《三國演藝》是在“饅頭”出名后出爐的創意。當時,一些電視制作人看到了網絡惡搞風的“猛勁”,因此,就策劃了這檔《三國演藝》節目,還打起了“首部網絡綜藝劇”的旗號,希望能借一借網絡的熱風。為此,他們還特意請來了惡搞的“大師”級人物胡戈做特約策劃人。
“起初,我們對《三國演藝》的期待很高,希望它能達到好的收視率,與電視劇比拼。在我們的想象里,這個節目至少該有兩個點的收視率。”杜聞偉說。對于這個節目實際取得的收視率,他拒絕透露,只用了“差強人意”來形容。顯然,這個延續了網絡惡搞風格的節目,并沒有受到電視觀眾的追捧。
觀眾 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
惡搞可以在網絡上盛行,為什么搬上電視熒屏就不受追捧呢?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觀眾。
許多觀眾表示不能接受。“電視是一個公共平臺,出現這種惡搞節目,我覺得太無聊了。”在杭州一家醫院上班的童劍寶說,“雖然開始覺得它形式很新鮮,但看了幾期后就發現,這個節目只有形式。就算‘惡搞’,也沒‘搞’出新意來,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
一些中老年觀眾對這個節目可能對孩子形成的不良影響也深有顧慮。一些觀眾表示,這個節目里的臺詞、動作都認為已經到了“俗不可耐”的地步,“什么‘你好我也好’,臺詞都是廣告詞,充滿了曖昧,對小孩子的影響很不好。”一位退休在家的老伯就擔心孫子看了會學壞。他氣憤地說:“這么經典的三國故事被搞成這樣,我實在難以接受。小孩子看了,會真以為三國里的人物就是那樣子的!”
專家 網絡惡搞難登大雅之堂
“好的‘惡搞’,講究的是創意、貼合時下的熱點、又能反映出一定的社會問題,讓觀者為作者匪夷所思的想法所折服——這樣的‘惡搞’才有意思,充滿著智慧。”中國電視制片委員會理事張華認為,絕對不能將網絡世界里的低俗“惡搞風”搬到電視上,“一方面是對觀眾智慧的侮辱,另一方面也會讓我們的文化走向淺薄”。
“現在的惡搞節目,并沒有更多的內涵。經受不住觀眾一再的琢磨。最終,它必將遭到觀眾的拋棄。”浙江傳媒學院影視文學系副主任魯連顯表示,從易中天和劉心武的走紅可以看到,學術研究也可以用通俗的演繹,同樣受到觀眾的歡迎,網絡惡搞并不是電視創新的出路。
來源:新聞午報 作者:金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