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山西房東
北京有許多價格較高的房子被外地人買走,其間山西人占了很大的比例——這成為北京坊間的一個話題。
在一定意義上,山西房東的形象和處事風格,體現出從傳統軌道里走向城市化的中國人的氣質
★ 本刊記者/何曉鵬
深夜里路燈昏黃,這是11月的北京。在一家粥屋,劉曉旭靠窗而坐,吸溜著一碗熱氣騰騰的肉粥。
今年剛畢業的他大學讀的是市場營銷。快半年了,一直沒有找到工作,但他并不焦急。
他常在晚上到這家粥屋吃宵夜。在旁邊,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新新家園里,他一個人住著一套15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而在前兩天,劉曉旭還去了一趟東北三環外交采暖費,在那里的遠洋新干線樓盤,他還有一套161平方米的三居室。
這個來自山西大同的小伙子,還不到24周歲,在北京就已經成為兩所房子的主人,當起了房東。
拍腦袋買房子
劉曉旭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房東,花錢買房子的是他的父親——劉向榮,一個“煤老板”,居住在山西大同左云縣,擁有一個年產10萬噸的煤礦。
劉向榮今年48歲,當被稱作“煤老板”時,這個訥于言辭的男人連忙否認,說自己只是承包了個小煤礦,算不上“老板”,在他們那里,“煤老板”特指那些財大氣粗的大礦主。
據劉曉旭講,除了北京的兩處房子外,他家在大同還有一套房子,在山東威海還有一套近400平方米的靠海別墅。
劉向榮早年并不作煤炭生意,年輕時和妻子一起在縣城里開了個服裝店,90年代初,用賣服裝掙來的錢買了一輛二手車跑運輸,干了七八年,錢也掙了些,但還算不上發家,而且每天起早貪黑,尤其跑長途更是辛苦,錢掙得很不易。90年代末,煤炭經歷“黑色三年”(1997~1999),煤價下跌,產品滯銷,大部分煤炭企業都在虧損,尤其是縣鄉管理的小煤礦,更是經營慘淡。于是縣里對煤礦生產經營權進行拍賣,劉向榮從那時變成了煤礦主。
劉向榮說自己開煤礦是拍腦袋決定的,之前完全不了解這一行。一次,幾個搞煤炭運輸的朋友湊在一起喝酒,聊著聊著,有人就說煤炭生意有搞頭,酒喝完了,劉向榮的主意也就拿定了,沒過多久,劉向榮就把自己幾十萬元的積蓄全部投入到經營煤礦上。
從2003年開始,山西煤炭生產進入了“黃金歲月”,劉向榮也發了家。有了錢,劉向榮第一件事就是在大同買了一套房子,又換了一輛三菱越野車。
很多人以為,劉向榮在北京買房子是因為兒子到北京念大學的原因。劉曉旭否認了這一點,在他高考之前,父親劉向榮就已經買了位于新新家園的房子。
原因是跟他同縣的另一個煤礦主,女兒和老婆都在北京,就住在新新家園所在的萬柳中路。一次,這個煤礦主跟劉向榮開玩笑說,自己在“皇帝老子呆的地方有行宮”,劉向榮回來就帶著老婆直奔萬柳中路,呆了兩天,買下了這處居所。100多萬的房款,通過銀行轉賬一次性付清。
劉曉旭到了北京之后,盡管住在學校里,但劉向榮在東三環外又買了一套房子。“也沒想為什么?他將來在北京發展,遲早能用得上。就先買著。”劉向榮說。
直到今年5月,劉曉旭一直住校,家里的親戚偶爾會來北京住兩天,但大部分時間,兩所房子一直閑置著。
包括在威海的臨海別墅,買下已經兩年多了,劉向榮只去住過一次,只有劉曉旭和媽媽以及姥姥、姥爺每年會去住幾天。不住的時候也不會出租,定期有工人過來打掃。劉向榮覺得為了那點租金讓別人住自己的房子,不值。
記者問劉向榮為什么會買這么多房子而又不住,他只是說覺得房子多了總是好事,“兜里揣著的錢不一定什么時候就沒有了,但房子能跟你一輩子”。
問劉向榮將來會否到北京來居住,他卻堅決地否定了。
他覺得在北京總覺得自己像農民。他講自己在北京走路時的經歷,想要吐口痰,含在嘴里半天找不到垃圾箱,便趁人不注意吐在樹坑里,然后埋頭匆匆走掉生怕被人逮到,盡管他也看到很多北京人隨地吐痰,但他不行。“在北京不自在,心里總虛得慌,不像在家,自己的地方,想干啥干啥。”
北京房里的山西生活
熊曉輝是北京某房產經紀公司的店長,他告訴記者,他們在做一些新盤的房屋租賃業務時,都會與樓盤的售樓處建立聯系,想方設法得到每個業主的名單和電話,然后會經常觀察看誰家總是沒有人居住,便打去電話,問業主是否想把閑置的房屋出租。
他發現在這些房屋里閑置最多的是山西籍和東北籍的業主所買的房子,而且他們很少愿意把房子租出去。
“他們所買的戶型都很大,基本都在150平方米以上。問他們為什么不出租時,通常都說不時還要用到,所以不方便出租。”熊曉輝說。
倪英,在山西太原做運輸生意。兒子在英國讀書,寒暑假會回來住幾天。因為擔心兒子在北京中轉時不方便,便于去年在北京北四環健翔橋旁邊買了一個三居室。
當兒子回國時,她也就到北京跟兒子一起住幾天,平時房子就空著,偶爾她來北京辦事也會住在這里。
豐林,山西省太原人。現在在北京一家媒體任副總。80年代初期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在北京。1996年,買新房,他在自己所住的那個樓買了同樣戶型的上下緊鄰的兩層。其中的一層一直空著。到2003年女兒出國,家里經濟有些緊張才把其中的一層租了出去。
胡華,山西運城人,在北京工作多年。一次他知道跟他同村的玩伴也在北京買了房子,并且把父母和孩子都送到這邊住,他就去看望。那是在北京西郊的一棟別墅。外觀很氣派,兩層紅檐白墻的小樓,庭園也很大,鋪滿了修剪整齊的草坪。
進去之后,胡華樂了,覺得跟自己在農村老家住時的擺設一樣。一間房里堆滿了米、面,成盆的花生、棗子、穿成串的玉米、辣椒……盡管有自來水,還是在廚房里放了一個盛水的大水缸,老人做飯習慣從里面舀水。家里人在屋里都穿著他所熟悉花色的毛衣、棉褲……
胡華自己在家也是如此,在北京生活了10多年,依然保持了在老家時的生活習慣,家里時刻都準備著和好的面,餓了,他就自己做一碗刀削面,還有成化府的老醋,高興了還喜歡唱兩句《走西口》。
“在外人眼里,來北京買房的人都是一擲千金,確實有很多山西人買200、300平方米的房子。但買100多平米的也很多,他們買房子,主要還是想要給自己的家人住,為孩子念書提供方便。”胡華告訴記者,通常這些購房者都是一些煤礦或相關產業的人,也有一些在政府機關工作的人,基本上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他們買房子不是考慮獲利,而是為了孩子和父母。“當然,許多山西人有錢了之后,肯定會先在房子上面動腦筋,有時即便并不缺房子,也會買下來。然后暫時放在那里,至少比把錢存在銀行讓他放心。”
買房子像找老婆
在北京的房地產市場上,山西的購房者占有相當的比例。據說,北京的相關部門曾對此有過調查統計,但出于不可知的原因并沒有對外公布。另有一組不夠權威的數據說,外地人在北京購房中所占的比例為35%,這其中山西人占40%,即山西在京購房人數占到14%。而業界的一些人認為,這個數據是對在北京的山西房東的一個保守估計。
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對山西客戶印象極深。他曾說在他近6000多名客戶中,山西客戶占一層,成為除北京人以外購買他房子最多的客戶,遠遠超過浙江溫州人。據他們統計,在建外SOHO和SOHO尚都的銷售中,山西人的總購房金額超過7億元人民幣。
金懷南是SOHO中國的銷售總監,據他介紹,在1998年到2000年期間,北京的房地產界山西客戶的身影還不多見,可能因為那時煤炭行業正處于低潮。
從2000年后,煤炭行業開始好轉。山西客戶購房者開始出現在北京。在當時銷售的SOHO現代城開始出現零散的山西購房者。
之后,SOHO中國開始關注起山西客戶,他們注意到很多山西購房者來買房時都會選擇那些面積大的戶型,而且基本上都是一次性付款。這些人主要從事的行業都是煤炭及相關產業。
在北京房地產界,人們對受關注最多的山西客戶和溫州客戶有一個形象的比較。覺得山西人與溫州人有很大的不同,“溫州人買房,像對情人,圖新鮮感,買完就賣。山西不是,像找老婆,長期持有。”
金懷南說,溫州人是“炒房”,山西客戶還是以用為主,他們不像溫州炒房團那樣急功近利。山西客戶不著急,房子可以放在那里。而且他們實力強,都是一次性付款。
2005年秋,曾經有山西買家一次性從SOHO中國那里買了12套房子。潘石屹很好奇買這么多房子干什么用,對方的回答很簡捷:“先放著。”
但即便如此,來買房的山西人還是愿意買便宜的房子,首先是住宅、別墅,讓孩子和老人住進來。山西與北京距離非常近,北京的各種環境條件都比山西好很多,所以在北京買房對他們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與溫州購房者另外一個不同是,山西人不愿意欠債,所以他們到北京買房的人中,極少有貸款買房的。錢如果不夠,就絕不會超出自己的支付能力而多買。
讓金懷南覺印象深刻的是,山西客戶在買房子、買車上出手闊綽,但在生活上非常節儉。一次,一個山西富翁跟他簽了一份達幾千萬元的購房合同,為表示謝意,金懷南請他們一行人吃飯,走在路邊上的時候,那位山西富翁指著一家路邊的包子鋪說就吃這個吧。于是七八個人,幾十塊錢解決了一頓飯。
“實際上,山西顧客并非都像媒體報道的那樣花費驚人。他們中有開著非常好的車,也有很多客戶來的時候就是坐火車過來的。而且你從他們的衣著打扮上,看不出他們是有錢人,甚至你會誤把他們當成農村里普通的農民。”金懷南所接觸的山西客戶中,40%到50%是煤礦主,余下的很多是與煤炭相關的產業,比如運輸、洗煤、焦炭廠等。這其中,能用一兩千萬買房子的基本都是煤老板。
這些煤老板在街上走時,普遍不會讓你看出他是個億萬富翁。SOHO中國曾經有一個山西客戶,到歐洲旅行時,因為穿戴極普通,以至于商店里的服務人員對他的問詢毫不理會,這讓他非常氣惱,于是買了很多東西,每一件的價格都在一兩萬歐元以上,讓服務人員瞠目結舌。
但金懷南也發現,他們通常對所買的東西并非真的感興趣,也并非真的知道自己所買的東西的價值。曾經一段時間,他所接觸的很多男性山西客戶都戴日本的精工表。那是一款并不昂貴的普通手表。問了之后才知道,原來在煤炭還像現在這樣掙錢的時候,當地人流行的最好的表就是這款表。所以富了之后,他們也仍然認為那款手表好。
“山西人有個特點,大家在一起時,都有攀比心理,但不認識的人他不會顯露出來。在認識的人中,你買什么我也就買什么。”金懷南說。
這種攀比往往并不直接。比如當看到同縣的人中有人在北京買了一處房子,他不會直接去問對方在哪里買的,多少錢,而是間接打聽到之后,自己無聲無息地也去買上一套,而且會買得比原先那個更好。
也因此,山西人到北京來買房很少像溫州人一樣組團購買。很多山西房客都是散客,他們獨來獨往,即便是熟人之間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