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1日電 北京市建委日前召集了93家物業公司,開展北京市存量住房空置和閑置情況的調查。《北京日報》記者20日對到會的多家物業公司進行追訪,了解到本次調查的重點被放在了“買了不住”的閑置房的比例上。業內人士認為,本次調查可以被視為主管部門即將向投資性購房行為“下手”的信號。
“我們小區的入住率很高,幾乎沒有閑置或空置的房子。”采訪中,各物業公司負責人異口同聲地表示,物業公司平時通過查收物業費,對小區里的入住情況比較了解,這也是主管部門選擇物業公司而非開發商負責調查的原因。
事實果真如此嗎?北京市統計局在去年年初曾公布,北京房地產市場上的投資性購房比例為17%。也就是說,北京房地產市場上每出售的100套商品房中,有17套被炒房者買走了。來自市建委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全市住宅買賣成交4079.2萬平方米。
“與其他調查內容相比,對于業主已經入住的小區,房屋閑置和出租情況將會被重點調查,作為政府部門統計投資性購房數據的依據。”東三環附近一小區物業負責人表示,“閑置房應該被‘擠’進市場,滿足更多人的住房需求。”
對于爭議已久的房屋空置和閑置的概念,北京市建委在此次調查中作出了明確界定:空置房是指報告期末已竣工的可供銷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中,尚未銷售或出租的商品房屋。閑置住房是指單位或個人持有的存量住房中,持續半年以上未辦理入住手續或從未居住的空置而未用房屋,單位或個人持有的存量住房包括單位或個人購買的存量住房以及個人承租單位公有住房,不包括開發商自留或可售但尚未出售或出租的房屋。
“明確空置房的定義意味著數據統計會更加科學。”北師大管理學院教授董藩認為,北京房地產市場的客觀實際不能允許投資者“囤房”,并造成“閑置”現象的出現。投資者將住房出租還可以滿足部分人的住房需求,但真正的炒房者往往并不在乎租金。因此,抑制投資性購房,主管部門還應限制購房套數。(劉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