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2日電 7月以后,國家調控房地產的政策力度逐步加大。日前,建設部、發改委、工商總局聯合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整頓規范房地產交易秩序。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業內專家分析,這一舉措有望減少樓市的“惜售”和“捂盤”現象,同時限制“期房短期轉讓”和“內部認購”。因此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會使真實的供求關系得到反映。
據悉,政策要求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取得預售許可證10日內,開始銷售商品房,同時嚴禁將購買的未竣工預售商品房再行轉讓。
G深振業董秘方東紅認為,從表面上看,市場供求會有所變化。可提供的商品房供應量必定會有所增加,但不排除有些開發商可能通過節奏性來控制銷售進度。對大部分樓盤來說,透明的、正常的供應量有望保障市場的合理供求。
G棲霞有關人士表示,三部委的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擊某些業內投機炒作的“期房短期轉讓”和VIP客戶的“內部認購”。但他認為,政策能否發揮預想的效果,還得看地方政府部門的執行情況,類似的規范房產市場秩序的政策曾經出臺過,但后來隨著調控的放松而不了了之。
華泰證券研究所的張馳飛認為,目前政策雖然規定取得預售許可證10日內開始銷售商品房,開發商完全可以通過別的途徑推遲銷售。比如將部分樓盤抵押給銀行,套取貸款,而這部分抵押的樓盤就順理成章不能進入銷售。所以還需要一些其他配套措施來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行為。
該政策還要求,未取得預售許可證前,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得非法預售商品房,也不得以認購(認定、登記、選號等)、收取預訂款等各種形式變相預售商品房。G中企有關人士反映,這將使得開發商在資金回籠的速度方面受到一定壓力,從而提高了對開發商的資本金要求。他認為,這與九部委調控政策中,對房地產公司35%以上資本金的要求有相似的效果。
業內人士透露,很多房地產商都巧立名目,變相違規售房。最為典型的是在未取得《商品房銷售許可證》的情況下,采取VIP客戶“先期登記”、早期客戶介紹新客戶進行優先“內部認購”等辦法違規售房。如此一來,制造出了一種緊銷熱銷的假象,既抬高了區域樓價,又誤導消費者,也擾亂了商品房市場供求秩序。
銀河證券研究中心丁文分析,該政策中要求各級房地產管理部門建立健全商品房預(銷)售合同網上即時備案系統和房地產交易信息公示制度,對商品房銷售信息及時、全面、準確地進行公示,這將使統計數據能更真實地反映房地產供求關系,使得開發商難以人為地制造供求緊張的局面。(林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