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1日電 房產調控正在按部就班地進行。在供應結構、房產信貸、土地市場等方面推出系列措施后,日前,建設部、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宣布聯合開展房地產交易秩序專項整治活動。《上海證券報》報道,相關部委對房地產市場推進系統調控的決心已顯,然而,由于房價的居高不下以及升勢向二三級城市蔓延,有關房地產市場“政策免疫”的說法開始在民間流傳。
效果取決于“執行力”
按照三部門日前作出的聯合部署,商品房預售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發布虛假信息等惡意炒作行為等將在為期一年的房地產交易秩序專項整頓活動中被重點查處。
“隨著房地產交易秩序專項整頓的開始,國家關于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已經基本出齊。”有關人士評價說。
從4月底開始,國家關于房地產調控的政策頻出,涉及信貸、稅收、利率、外資、戶型結構、土地出讓、市場信息等,其中有些領域還有多項政策的制約。
“重要的并非國家再出臺多少政策,關鍵在于政策的執行。”上海房地產獨立評論人士顧海波說。
但從目前的情況看,房地產調控的“執行力”確實還存在問題:8月初,珠三角某市推出兩幅“限戶型、限房價”的住宅用地,規定90平方米以下戶型房價不得超過6000元/平方米,而周邊住宅市場均價不到5000元; 9月初,長三角某市“限戶型細則”傳出,該市對“9部委意見”關于90平方米以下占70%的要求將可能按照“環內90平方米比例50%,內外環間70%,外環外74%”的原則實行。
“按照這個‘細則’實施,一個可能的情況是國家有關限戶型政策根本無法得到有效實施。” 顧海波說。
地產商“政策免疫”?
“執行力”的缺失導致了地產商“政策免疫”局面出現。
“國家有關政策并不是打壓房地產業。有合適的項目、合適的地塊我們會繼續去做。”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6日在上海說。許榮茂說,目前正在進行的宏觀調控對房地產企業有著“篩選”的作用。“好的企業壯大,差的企業淘汰是市場規律,宏觀調控加速了這一過程。”目前,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均已出現地產商忍痛出讓項目的現象。
“有關部門對房產業的調控思路是相當清晰的。通過提高信貸、土地出讓門檻遏制投資過熱,同時通過調節供應結構,抑制房價過快攀升。但從目前情況看,在遏制投資過熱與抑制房價過快攀升之間似乎沒有建立起良性互動的機制。”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說。在他看來,沒有建立良性互動的表征之一是大型房地產發展商的心態并未受到重大影響。
6日,占地560余畝的上海浦東花木新民北路地塊開標,中海、華潤等8家房地產巨頭參與競標,金地開出了近60億元的天價。該地塊建筑總面積不超過53萬平方米,按金地的報價計算,樓板價達每平方米11000多元,幾乎趕上了周邊樓盤的房價。
“可以說,不少發展商對于目前的調控政策基本上處于‘免疫’狀態。”尹伯成說。(蔡國兆 徐壽松 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