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北京是一個時尚都市,在這里有國際最頂級的奢侈品牌,引領著都市時尚人群的消費趨勢。同時,這里也有國內著名設計師的工作室和品牌,比如張肇達、馬可,他們以另一種方式引導著這個城市的時尚潮流。但是,對于時尚界來說,無論經典和名氣的光環多么耀眼,新生力量永遠是最具生命力的源泉。對于一個城市也是如此,頂級品牌和頂級設計師的強勢話語權,永遠不能取代新生無畏的新銳力量,即使那僅僅是一股尚未浮出水面的潛勢力。
尋找北京的時尚新銳力量是一件艱難的事情。一方面,這個城市每時每刻都在孕育著未來優秀的設計力量:北京服裝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清華美院這些曾培養過國內無數出色設計師的院校,每年都會有一批新的優秀力量走出校門。而由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每年春夏兩次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國際時裝周,又為國內設計新秀提供了最廣闊的展示空間和機會。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又很難在北京找到具體某個新銳設計師品牌或者工作室,其風格足以引導本地的時尚消費和審美趨勢,甚至很難界定一個可以稱之為“新銳設計師”的群體。
兩種方式新銳生存
一般來說,設計新銳力量通常以兩種方式存在,一種是為某時裝企業或品牌擔任設計師,另一種是建立自己的品牌或者工作室。前者依附企業的力量,可以在較大范圍內產生影響力,比如西班牙著名時裝品牌ZARA、MNG就是起用年輕的設計師團隊,風潮幾乎席卷全球。而國內著名品牌白領,當年在任用和推廣新銳設計師方面也不遺余力,從邢雁到付奎,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部分人群的穿著習慣。
目前,像ONLY這些在都市年輕人群中頗有影響力的國際品牌,也部分選擇國內年輕設計師,只不過這些設計力量暫時隱藏在品牌的背后。另一種新銳力量成立設計師品牌,更易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但是影響力比較小,一般年輕的設計師品牌和工作室只在本土生存,像張肇達、馬可這樣具備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實屬鳳毛麟角。
北京勢力相對單薄
與上海和廣州相對集中的新銳設計團體相比,北京的年輕力量更加單薄,一些時裝工作室分布在建外SOHO、中糧廣場、望京、798藝術社區等,不像上海長寧的時尚社區集中了很多前衛的新銳工作室。很多時裝工作室正在起步階段,有的已注冊品牌并準備進駐商場;而有的則從進貨開始,先積累資金和市場經驗;有的已具規模為服裝品牌簽約,提供成衣設計;有的只向小型企業出售設計方案。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談論北京本土設計師對時尚消費的影響還為時過早。實際上,對于北京的時尚界來說,新銳力量更像一股正在醞釀、積累的潛勢力,在尋找爆破的出口。也許不久,這股潛流將以破冰之勢襲擊北京的時尚圈。
學院力量
設計師檔案
●楊俊亮
曾獲“漢帛獎”的楊俊亮作品多在結構上尋求突破。
男,25歲,畢業于北京服裝學院,目前為馬克張工作室設計師(張肇達助手)、YJL時裝設計工作室設計總監,成立設計師品牌GIANNIEFONDA.
喜歡的設計師:JeanPaul Gaultier和GianfrancoFerre
設計風格:簡潔,修身,在結構上尋求突破,同時注重細節。
所獲榮譽:“漢帛獎”第11屆國際青年設計師作品大賽銅獎等。
●徐蕊
這款經典設計融合了徐蕊對設計藝術的領悟。
女,29歲,中央美術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成立此文織物塑性空間工作室。
喜歡的設計師:Hussein Chalayan、AlexanderMcqueen、VivienneWestwood
設計風格:藝術的、文化的
所獲榮譽:第11屆“漢帛獎”國際青年設計師作品大賽銀獎(2004年)、第十四屆“漢帛獎”國際青年設計師作品大賽銀獎等。
●李巖
李巖的作品極具東方氣息,崇尚簡約自然。
男,24歲,畢業于北京服裝學院,目前為自由設計師。
喜歡的設計師:山本耀司、undercover
設計風格:簡約、自然、東方哲學
所獲榮譽:第13屆真維斯杯休閑裝設計大賽全國總決賽銅獎等。
●于茜子
于茜子更多從女性視角關注服裝,并注重質感。
女,22歲,畢業于北京服裝學院。目前正在籌備個人工作室。
喜歡的設計師:Balenciaga ChloéRickOwens
設計風格:質感、女性的視角
所獲榮譽:第3屆浩沙杯泳裝設計大賽金獎等。
師出有門成名在遠方
在北京的本土年輕設計師有著相似的背景,他們大多出身學院派,早在讀書期間就接觸市場,為品牌做過設計,比如楊俊亮畢業前就在張肇達公司實習;他們曾在國內各種設計比賽中獲獎,有很好的競爭意識,并在比賽中尋找自己的風格;他們對環境的艱難深有體會,同時又有各自的發展方向;而且他們都有自己的設計夢想,比如于茜子和李巖正在籌備工作室,楊俊亮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而徐蕊則立志于更為艱辛的領域———服裝設計藝術。
記者:你覺得一個新設計師發展的路程應該是什么?
楊俊亮:如果最終想做自己的品牌,我覺得最佳發展歷程應該是這樣:做著名時裝設計師助理——進入大品牌做品牌設計師——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建立自己的品牌,一個設計師需要一個漫長的成長過程。
徐蕊:我更愿意到跨國時裝集團去學習一些市場經驗,保持新鮮的活力和創作熱情,養成旅游和看書的習慣。
困境 資金平臺是發展兩難
記者:目前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是什么?
于茜子:找不到機會,缺乏資金,可能服裝這個行業很難吸引投資商的注意力。
徐蕊:尋找可以長期合作的縫紉師,既善于溝通創作思路,又有責任感。
楊俊亮:國內缺乏一個好的展示和推廣設計師的平臺,開辦自己的工作室又受到資金等各方面的制約。
李巖:資金。
記者:作為一名年輕的設計師,覺得未來若要有所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是什么?
于茜子:敏感、善于思考、有自己的精神。
徐蕊:學習藝術史和制衣工藝。通過學習好作品,積累表現手法。
李巖:首先是對服裝設計要有新的理解方式,其次要把自身風格與市場結合起來,沒有市場價值的設計師,稱不上一個優秀的設計師。
記者:你覺得你們與國內已成名的前輩設計師的不同在哪里?
李巖:同他們一樣,我們成功也需要一個艱辛的過程。
楊俊亮:我們敢做前輩們所不敢做的事,你可以不接受我,但不能忽視我們的存在。只要時機成熟,我們必將呈現給大家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近年來,上海的新銳設計師力量發展很快,王一揚、張達、王巍等年輕設計師已在時尚界頗有名氣。相比之下,北京時尚界的新銳力量就有些寥落,很難找到已具規模的新生勢力。
機會 北京更適合推廣本土文化
記者:目前上海新銳設計師發展得很快,你個人怎么看北京和上海兩地年輕設計師發展的環境?
楊俊亮:上海有大批時尚個性的消費群體,設計師的風格趨向也就更加多元化!而北京對外來文化會有一個吸收的過程,最后形成自己獨特的東西。所以北京更趨向于培養地域特色的成熟品牌,比較適合本土文化的推廣。
徐蕊:上海對新銳設計師容易接受,又毗鄰南方的生產加工基地,有諸多便利之處。另外,現在北京周邊出現了許多大型的原料采集市場和服裝加工廠,本土的知名品牌越來越多,所以設計師發展的空間也越來越寬。
于茜子:年輕設計師的發展很多時候需要的只是一個伯樂,如果沒有人肯定他的天分,在現實撞擊下,他只能開始平庸,繼而消失。上海的媒介如VOGUE在時尚界扮演著伯樂的角色,使得一批新銳設計師脫穎而出,所以上海的年輕設計師比我們更幸運。
記者:能否談談個人對北京上海兩地設計新勢力的了解和看法?
楊俊亮:北京的設計新勢力主要來自于北服和清華美院,他們有著相同的教育背景和較穩定的設計風格,容易形成較為明顯的風格傾向。而上海的設計新勢力基本來自全國各地和很多的海歸設計師,他們的設計更加多元化。
李巖:上海的大環境要優于北京,這是上海設計師的客觀優勢,而北京年輕設計師大多數要經歷很多年的磨練,我個人覺得這是北京設計師的主觀優勢。
在采訪中了解到,談論北京本土設計師對時尚消費的影響還為時過早。實際上,對于北京的時尚界來說,新銳力量更像一股正在醞釀、積累的潛勢力,在尋找爆破的出口。
影響 年輕力量正在影響北京時尚
記者:你覺得年輕設計師的設計能否影響北京消費者的觀念和北京的時尚之風?
徐蕊:我覺得已經在影響了,只是影響力還在發育過程中。可以確定北京人有很大氣的一面,設計師只有把握準了這種心理取向,才能把時尚的風氣傳播下去。
李巖:很難。北京市場的觀念是在行業中根深蒂固的,所以限制了年輕設計師的發揮,再加上媒體宣傳力度太弱,使得北京的時尚概念沒有上海那么多元化。
楊俊亮:年輕設計師的設計永遠走在時尚的最前沿,他們的設計有很強的感染力!從一方面也反映了一個城市的時尚程度,這股新銳設計師的力量慢慢在發展與壯大,從而在北京時尚圈內占有一席之地。
海歸勢力
設計師檔案
●徐浩男,畢業于清華美院和巴黎ESMOD服裝學院,現為法國品牌JAY AHR設計師,創建Meline工作室及設計師品牌。
設計風格:簡約、優雅、個性的女性風格,講究細節,偏愛紫色、黑白等。
以海外設計影響北京時尚力量
北京新銳設計師的海歸勢力不如上海那么強盛,但是這些從英國、法國回歸的設計力量,以其在國際品牌工作的設計經驗、市場經驗和資金籌措經驗等優勢,成為北京時尚市場不可忽視的競爭力量。
記者:你認為自己的風格是否適合北京的時尚市場?
徐浩:進駐商場之前,我以工作室的形式出售這三個品牌的服裝,我的定位很明確,針對人群不是大眾的,而是追求個性、喜歡法式風格的那部分群體。簡約個性的設計,精致的手工,講究的細節以及合理的價位,這些都是北京時尚市場所缺乏的,因此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記者:目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什么?
資金對我來說不是問題,目前對我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提高品牌和工作室知名度。
首飾新貴
設計師檔案
●琳琳
女,平面設計出身,現為銀飾設計師,經典設計是不規則卵形純手工銀飾,具有古樸又現代的風格。
北京深厚文化底蘊利于首飾設計
北京的首飾設計更為個人化和民間化,很多設計師品牌多以作坊和小店的形式存在。這些不起眼的小店在不知不覺中發展壯大,影響一個又一個群體的時尚口味。
記者:你覺得北京和上海哪個發展環境好?
琳琳:應該說各有優勢,上海是一個時尚化,商業化的大都市,而北京有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做支撐。
記者:目前困難是什么?
琳琳:困難應該是如何能把我們的首飾做成一個國際性的大品牌,在公平合理的環境下參與國際競爭,這還需要長時間的努力。
行業聲音
年輕設計師需要更務實的平臺
●王慶,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
現在,時裝設計的社會需求和協會的推廣服務工作,都為年輕設計師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他們獲得成功的關鍵是提高自身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意識。
以前我們主要通過時裝周、大賽為年輕人提供展現舞臺。今后,我們工作的方向會更加務實,一方面為他們提供職業技術培訓,另一方面提供產業服務平臺。
翹楚看新
不要模仿前輩沒有捷徑可言
●鄒游,著名時裝設計師
任何設計師成功的路程和環境都是不同的,所以年輕設計師不要模仿前輩設計師的發展模式,需要一步一步地努力,沒有任何捷徑可言。
雖艱難但不要氣餒
●鄧達智,香港著名設計師
對于有才華的年輕設計師來說,國內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也很艱難,因為很多服裝企業只重視設計師的名銜,而不善于發掘有實力的新生力量。年輕人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要氣餒,等待并給自己創造機會。(來源:新京報;作者:曲筱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