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1日電 今天出版的新京報刊載文章指出,對潛在的通貨膨脹風險,應該正視并采取有效措施應對,但完全沒有必要驚慌失措。僅就物價對利率的影響作用而言,下半年物價變化拉動利率上升的力量不大。
文章指出,在中國現實經濟生活中,有兩種價格最受人們關注:一是一般消費品的價格,其變化集中反映在消費物價指數即CPI中;二是資金商品的價格,即利率。前者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影響人們的經常性貨幣支出;后者與人們的金融投資活動密切相關。兩者又密切相關,消費物價指數是利率變動的風向標,利率的變化要跟蹤物價!
文章稱,中國當前經濟運行中確實存在明顯的通脹壓力:投資快速增長成為拉動重要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重要動力;國際市場有色金屬價格高位運行會帶動國內同類商品價格的上漲;貨幣供應量的快速增長,對未來的物價上漲將起到推動作用;美元未來可能走軟會帶來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壓力;等等。
央行近日發布的2006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指出,未來價格走勢雖然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但上行風險大于下行風險。消費物價走勢和央行對物價發展趨勢的判斷,引起了一些人的擔憂。人們擔心物價走高會導致央行再度提高利率,從而給個人金融投資產品特別是證券理財產品的收益帶來不利影響。
對此,文章指出,CPI不可能大幅上漲仍將低位徘徊,預計今年全年漲幅在2%以下,最高不會超過2.2%。因為中國消費品市場的基本格局是供過于求;物價的全面和大幅上漲失去了基礎性條件;投資增長和消費增長兩者之間的不協調,抑制了物價水平的上漲;資源類商品價格改革雖然是引致物價上漲的因素,但國家會慎重、穩妥出臺每一項具體的提價措施,并充分考慮到居民的承受能力及對物價水平的影響。
由此,文章指出,由于投資、信貸等宏觀經濟與金融因素變化的不確定性,利率存在一定的上行壓力。不過,僅就物價對利率的影響作用而言,下半年物價變化拉動利率上升的力量不大。因此,就物價層面看,金融投資者大可不必對物價變動影響利率從而影響金融投資收益憂心忡忡。(苑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