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日電 香港回歸是國家之大事,香港《大公報》刊發韓靜霆的文章回顧關于當年回歸盛事的二三事。全文如下:
香港回歸是國家之大事,我們早早就開始策劃這個活動的大型演出了。
記得那年冬天,北京市政府秘書長朱祖樸和北奧集團董事長陸健康先生,約了我和舞蹈學院院長及著名舞蹈家潘志濤,我們聚到頤和園的藻鑒堂,晚上便開始侃了起來。那時,大型活動才剛剛起步,除了團體操以外,大型活動還非常少。我們聊著,喝著北京二鍋頭,吃著涮羊肉,次日清晨起來一看,一片白茫茫的大雪從天而降,整個頤和園銀裝素裹,只見白白的雪地上踏出我的一行腳印。那時,我們躊躇滿志,覺得能夠參與這么具有歷史意義的活動,深感驕傲自豪和責任重大。
經過許多次討論,我們確定要在體育場舉行一個近萬人的表演,來體現這一歷史盛事。當時,我寫了兩首歌曲,一首是《明月出香江》;另外一首是《團聚》。《團聚》是由劉德華、鞏俐、劉歡、彭麗媛等大腕歌星一起來演唱。其作曲一,為年輕指揮家許知俊;另一是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陳丹布。
為此,我還到香港去考察了一次。那時去香港對我而言乃人生第一次。我的護照簽的出關地點是深圳羅湖,可我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買了北京往香港的飛機票,和北京政協主席、陸健康一行三人一起到了機場,辦好了登機手續。過關的時候我被擋住了,我說我們三個人是一塊的,但是對方說不能放行。怎么辦?我只好出來,退了登機牌又買了去深圳的飛機票。飛到深圳,然后一個人出了關,還真有點劉姥姥進大觀園的味道。先從羅湖坐火車到九龍,再打車去港島香格里拉,可我這大陸普通話聽起來似乎不怎么樣,好多的士都不拉我,等了好久,總算打到車這才到了港島香格里拉。多年以來,出門都有人送、有人接、有人陪,那一次,一個人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對我而言,還真是個新鮮的體驗。九點多到了酒店,雖然旅途有點疲憊,還是感到很興奮。
次日夜晚,我們到了香港山上的制高點去觀賞慕名已久的維多利亞海港,那燈火通明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著實是一個令人神往的自由之都,一個叫人目不暇接的繁華之都。
當時,我們去找鞏俐,希望她能參加這樣的一場演出。我們約好了在酒店見面,如果在內地,見到鞏俐這樣的明星一定很多人圍將上來。但在香港,卻非如此,人們都太忙了,忙著干自己的事情,所以不太追星。我們交談了將近一個小時,談興很濃,鞏俐還希望我寫的西施角色能夠由她來扮演。回歸的晚會上,她來了,在巨大花車上唱《團聚》這首歌曲。
在香港,我們還去拜訪了一戶人家,他們居住在山上的豪宅,不過一百平方米左右,據稱一年的租金要高達一百多萬,這在內地簡直難以想象,但他們卻生活得很好,也許正是這樣的高消費,才激勵著香港人不斷往前趕。
也巧,我的書正好在那個時期在香港出版,我就順便拜訪了這個出版社。萬萬沒想到,這個出版社只有兩個小房間。滿滿當當的書,滿滿當當的人,幾乎沒有什么空隙。他們生存和工作的空間比起北京來說要小得多了,但你能深刻體會到人們在那樣的空間,每天都在趕路一般的積極進取精神。擁擠的香港似乎只有在高樓的縫隙中才能看到藍天。但香港卻能建設成這樣繁華與興旺,是一代又一代香港人努力的結果。
能夠在香港回歸的那個特定時期去采風,去了解香港人的生活,既高興又難忘。十年過去了,香港的溫度、香港的聲音,依稀還在昨天。時至今日,他們唱的我那首《團聚》的歌詞都有點記不得了,但我依然清晰地記得在那條花船之上,香港和內地的演員在同一條花船上唱著一首團聚的歌,是呀,我們終于團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