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萬眾期待的香港迪斯尼樂園開幕將近一年,是時候向香港市民和它的股東交上成績表。
開幕前迪斯尼管理層、香港政府、香港市民均充滿憧憬,期望這個充滿夢想的樂園能大力推動香港的經濟走上新高峰但開幕以來卻風波不斷——園區面積太小、設施太少、顧客的投訴、員工的不滿、管理層的公關作風等等,實在難教人看好其這一年的業績。因此,500萬入場人次這一個結果,本人認為十分合理。迪斯尼要達到吸引三分之二內地客的目標,必須調整區域發展問題上的態度。
問題出在什么地方?是家喻戶曉的米奇與米妮對香港人、中國人的吸引力不再?恐怕不是。而是管理層對“香港迪斯尼”應走的路認識不夠。
迪斯尼無疑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國際大企業,并利用了全球化的浪潮,把它所創造出來的文化、甚至美國文化傳播于世界各地。相信只要有傳入美國文化的地方,就會有迪斯尼文化的出現,包括:無人不識的米奇與米妮、唐老鴨、高飛狗、布魯托等一系列卡通人物;迪斯尼員工在客人面前永遠只有開心和歡笑的工作文化要求等等。甚至在商業經營講求成本效益、針對銷售市場等策略下,“跳跳虎”等毛公仔和一系列產品都是在中國和其它發展中國家生產的。
一間企業在全球化下能成功發展,其實只是成功了一半。管理層要認識并能利用本地化,才能夠獲得余下一半的成功。
猶記得匯豐銀行的廣告口號:“World's local bank”,世界的本地銀行。學術界亦因此出現了一個合并新字:Glocalization,全球化加上本地化。
也許香港迪斯尼園內的食物是本地化,或者米奇會穿上唐裝來跟你拍照。但明顯香港迪斯尼的管理文化、推廣手法以及與旅行社等有關機構的合作沒有本地化,沒有配合香港、珠三角區域實際的商業環境和文化做出適應。“香港迪斯尼”是“香港迪斯尼”而不是“美國迪斯尼”!這正是“香港迪斯尼”的第一年經營未能擁有開心和歡笑之原因。香港迪斯尼缺少應有的區域視野和有效的區域性推廣策略,以為樂園開幕了,香港人和內地人便會如朝圣般擁入樂園,誰知不少內地同胞讓香港迪斯尼碰了一鼻子灰。
對于未來一年、甚至五年香港迪斯尼的發展,區域性視野是十分重要的。當然它本身需要持續擴建、增加游戲來吸引顧客。但如何吸引人次目標中的三分之二內地客人和國際客人,便看管理層如何調整在區域發展上的態度。但愿我們看到的是“世界的本地迪斯尼”而不是“世界的美國迪斯尼”。(來源:香港文匯報 作者:紀緯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