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共同戰略利益為中日雙方提供了合作的前景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晉三訪華,這是安倍擔任首相后的首次出國訪問,也是5年來日本首相對中國的首次訪問。中日雙方就克服影響兩國關系的政治障礙和促進兩國友好合作關系的健康發展達成一致,一度冷卻到冰點的中日政治關系出現轉機,《中日聯合新聞公報》的發表更成為中日兩國構筑面向21世紀睦鄰友好合作關系的新起點。中日關系終于出現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
與1972年實現關系正常化時中日兩國政府發表的《中日聯合聲明》相比,這次的《中日聯合新聞公報》在內容上更深入、更豐富多彩。它反映了34年來兩國關系多方面、多層次發展的現實,也是兩國人民近來年不懈努力的結果。
聯合新聞公報為兩國和兩國人民確定了在21世紀的新的前進方向,這就是“努力構筑基于共同戰略利益的互惠關系,實現中日兩國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崇高目標”。
中日兩國有著長期友好交流的歷史。1972年關系正常化的實現,中日友好交流與合作又開始續寫新的篇章,這給兩國帶來了無可估量的利益。34年來,中日關系在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以及人員往來等各個領域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如今,兩國形成了相互離不開的緊密關系。
小泉執政期間實行的錯誤的對華政策不僅導致兩國政治關系的極大倒退,而且對經濟等其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這證明了中國領導人一講再講的道理:中日兩國,“和則兩利,斗則俱傷”。
實際上,中國和日本,都需要對方,如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特別在能源、環保、金融、科學技術等領域里,存在著進行交流與合作的巨大潛力,有待雙方攜起手來努力開拓。這關系到兩國的經濟繁榮與民生福祉,是最根本的國家和民族利益之所在。
中日兩個民族應該,而且需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在很多方面,日本仍然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僅以經濟領域為例,在國民經濟的運營、產業結構的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以及防治公害、保護環境和節約能源等各個方面,日本都走在中國的前面。
同樣,中國對于日本,如今也不是可有可無的存在。特別是在經濟上,中國對于日本意味著極大的機遇和利益。在政治上,如果沒有中國的認同與合作,也很難想像日本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亞洲,能夠實現“成為受人信賴、受人尊敬的國家”的目標。
在國際事務方面,尤其是在東亞地區,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構筑東亞經濟共同體,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中國和日本作為在該地區能夠發揮舉足輕重作用的兩個國家,如果不能夠協同步驟、共同努力,一定會使該地區陷入動蕩與不安,不僅不利于兩國,更會使其他鄰國感到困惑和不安。
中日兩國都是聯合國的成員國,應該進一步加強在其中的對話與合作,有責任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原則,對維護世界和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做出自己的貢獻,使整個地球更加和平與和諧。
在《中日聯合新聞公報》中,中日兩國都表示,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這一宣言有重大意義。它有助于消除“中國威脅論”和對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擔心,有利于實現亞洲和世界的持久和平。這是中日兩國人民之福,也是亞洲人民之福。
中國有古語曰:“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由安倍首相訪華和《中日聯合新聞公報》的發表而發生的中日關系的戲劇性變化似乎正應了這兩句古語。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作者:張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