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審視以黎等各方輸贏要看它們停火后政治局勢的發展
檢查以黎沖突各方得失,既要看現實后果與期待之間的距離,也要看這場戰爭客觀的戰略后果。對于前者,面對同一結局,當事方可以在事后故意縮小戰前期待,然后聲稱取得勝利。比如黎巴嫩真主黨綁架了以色列士兵而在未予歸還情況下實現停火,可以說它勝利了。然而這并非它的原先期待,真主黨的目標是通過對以色列的打擊,檢驗它的力量,激勵巴勒斯坦抵抗以色列的意志,并引起伊斯蘭世界的同情和支持,同時分流伊朗當前在核問題上所面臨的緊迫的國際壓力。
然而在上述戰略目標上,真主黨的目標幾乎全部落空。由于聯合國維和部隊和黎巴嫩政府軍將被部署在黎以邊境地區,真主黨在這個地區再度挑起沖突的可能性下降,它在黎巴嫩的政治作用勢必跌落,它對巴勒斯坦的影響力也將隨之下墜,它對伊朗等伊斯蘭外部世界的價值也會減弱。可以說真主黨是這次沖突的輸家,尚未被釋放的以軍士兵已經成為真主黨的累贅而非資產。
與真主黨同處穆斯林陣營的巴勒斯坦和伊朗政府都處境不妙。巴勒斯坦建國進程艱難,受到以色列的種種限制,哈馬斯當局上臺后雖被美國抵制,但作為弱勢政府仍希望改善與華盛頓的關系。它無法公開支持被美國定位為恐怖組織的真主黨。隨著真主黨未來干預巴以關系能力的下降,巴勒斯坦方面的戰略處境更為困難,回旋余地更為狹窄。同樣,隨著黎以沖突停火,中東地區的伊朗核問題馬上重返國際社會視野,伊朗面臨的國際壓力在本月下旬將達到高潮,這對伊朗十分不利。作為反制,伊朗總統剛剛表示不能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第1696號決議,這恰恰反映了伊朗對中東停火方式的失望。
這次得利的,應該是黎巴嫩政府、以色列和美國方面,盡管程度不一。
戰火發生在黎巴嫩,黎巴嫩人民和物資財富蒙受損害已不言而喻。但是,通過這次戰端削弱真主黨力量乃是政府所得,而且通過切斷真主黨與以色列的接觸,有望在未來有效阻斷發生類似沖突的可能,這無疑是收益。
以色列盡管在反擊過程中有過度行為并備受譴責,但從長遠角度看,以色列方面仍得大于失,那就是樹立強硬姿態,對任何損害以色列正當利益的行為,都堅決還擊,即使過度。雖然以色列尚未要回被綁軍人,但這只是戰術層面的問題。在戰略上,借機堅決打擊真主黨,強化對巴勒斯坦建國進程的掌控,并削弱伊朗等外部勢力對以色列安全的干擾,才是根本的目標。從這些指標觀察,聯合國安理會提出的停火決議,對以色列的長期安全提供了新的資源,總體來說是有利的。
美國沒有置身于外:維護以色列的安全、削弱甚至解除真主黨武裝、擴大黎巴嫩政府的權威、并打擊伊朗對真主黨可能的幕后支持,都是美國的利益所在。檢查這些指標,美國大致都已達到,因此也是贏家。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作者:沈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