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開戰將近四年,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意識到,那里是美國名副其實的戰爭“沼澤”。2006年8月22日,哥倫比亞廣播網(CBS)與《紐約時報》的聯合民調顯示,已經有超過一半(53%)的受訪者將伊戰視為一個錯誤。更讓布什政府警醒的是,此次調查中有超過一半的美國人認為,伊拉克戰爭和美國正在進行的全球反恐戰爭毫無關系。這一比例比6月份增加了10個百分點。在美國,經常公眾“打噴嚏”的時候,總統已經“感冒”了。在最近一次的白宮新聞發布會上,布什總統在講到他的伊拉克政策時,“進展”(progress)一詞已經悄悄從他嘴邊消失了。美國媒體下了這樣的判斷:連總統對伊戰也悲觀起來。
如此的民意走勢將對美國的對伊政策產生什么樣影響?《華盛頓觀察》走訪的專家們似乎并不為公眾的低落情緒所動。他們說,民調之所以低,主要原因是布什的民眾公關沒做好。
“大部分的安全事務專業人士都不會根據公眾的情緒做出自己對伊拉克問題的判斷。這些民調反映出,白宮的對外宣傳做得越來越差了,而非伊拉克問題實際上發展得越來越糟糕,” 華盛頓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研究員、中東問題專家麥克邇·魯賓(Michael Rubin)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
8月14日,布什在五角大樓的工作午餐會上曾向四名中東專家求計,美國羅格斯大學 (Rutgers University) 的中東問題教授艾里克·戴維斯(Eric Davis)當時也在座。他事后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美國在伊拉克并不是做錯了,而是應該做更多實際而有創造性的事情。當地人民最關心的是個人安全,其次是工作,再次才是民主。我認為,解決(伊拉克)安全問題的最好方法是發展經濟。”
專家:美國人不理解伊拉克局勢
在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的時候,大部分的美國人將伊拉克戰爭視為美國最重要的反恐前線。如今,只有32%的美國人這樣想,甚至有12%的人認為,伊戰只是反恐運動的次要組成部分罷了。
“美國人對伊拉克形勢的感知是有偏差的,他們并不理解伊拉克局勢對美國和整個世界有多么重要。”戴維斯說,“伊拉克局勢一旦崩潰,會引發中東乃至整個世界上潛在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他認為,最近的黎以沖突和倫敦的恐怖陰謀已經表明,世界仍然面臨著全球伊斯蘭圣戰主義者(Jihadist)的嚴重威脅。
身處保守陣營的魯賓斬釘截鐵地說:“沒有證據證明布什總統對伊戰也有了悲觀情緒。布什對伊拉克困難局勢的認識是非常現實的。目前,只有一件事會徹底破壞反恐戰爭,那就是美國馬上切斷與那里的聯系,甩手離開伊拉克。”
美國的分析家認為,伊拉克不僅僅有美國人的戰略利益,伊拉克的形勢發展也主導著中東局勢,美國在中東的盟友的利益同伊拉克問題休戚相關。比如,約旦收容著不少的伊拉克人,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也在關注伊拉克的局勢。
“美國若放棄伊拉克,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就會延展。”戴維斯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表示,“可以說,其巨大的石油潛力也讓日本和歐洲國家垂涎。美國絕不能放手。”
專家認為,布什政府現在應該更系統地向民眾來解釋伊拉克問題。
美國外交關系理事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國防政策高級研究員史蒂夫·比德爾(Steve Biddle)認為,伊拉克到了如今的形勢,美國大錯已鑄,立即撤軍不是個好方法。
“伊拉克已經陷入了內戰。美軍一走,馬上會引發更加激烈的地區危機,而世界能源市場的原油價格也會因中東局勢惡化而暴漲。所有的這些負面后果都是美國不能立即撒手的顧慮,”比德爾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
現在美國大部分的人都認為,伊拉克戰爭越來越糟糕,支持撤軍的人越來越多。比德爾認為,布什政府在這樣的壓力下,實際上是在等待一個好的時機,能夠以勝利的姿態離開伊拉克。
比德爾將布什的伊戰處境和美國內戰時期的林肯相比。當年,美國南北方開戰后,林肯就萌發了解放黑奴,允許他們參軍以打擊南方保守的莊園主的想法,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時機。直到1862年9月的安太特姆(Antietam)戰役中,北方軍隊成功地保衛了馬里蘭,讓林肯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勝利。這場戰役之后,林肯于9月22日正式簽署了廢奴宣言,賦予了美國南北內戰以更一重意義。而此刻的布什總統也在等待這樣一個決定性的戰斗,讓自己能夠對出兵伊拉克的成功自圓其說,也好為撤軍找到臺階。
比德爾稱自己在伊拉克開戰之前,既不屬于堅決‘反戰’派,也不屬于堅決‘挺戰’派,即:不認為進攻伊拉克是個好主意,但覺得美國應該采取其它手段威懾薩達姆。
安全vs經濟?挽救伊拉克第一件要務
既然不能立即脫身,布什政府的工作重點自然放在伊拉克的重建議題上。宣揚美國民主理念的非贏利機構國際共和研究所(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 2006年7月19日發表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安全(51%)、基礎設施(23%)和經濟(7%)發展是伊拉克人現在最關心的問題。此次民調的受訪者說,他們希望伊拉克新政府將安全問題置于首要地位;47%的人說,經濟問題起碼是第二或第三重要的話題。
“伊拉克真正的問題是警力無效,安全局勢控制不住。”魯賓分析說,“我們要像培訓伊拉克軍隊那些培養它的警察部隊:從巡邏、派遣到命令下達,美國軍隊都要手把手地教。這將需要更多的美國軍隊介入。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要贏得伊拉克戰爭,國會必須允許政府增兵。”
美國的將軍們有同樣的擔心:如果伊戰繼續,美軍的傷亡人數持續上升的話,伊拉克定會滑向內戰的深淵。為穩定那里的安全局勢,他們不得不延長一些士兵的伊拉克服役期,并從伊拉克其他地方抽調5000多名美國大兵到巴格達穩定那里的秩序。目前駐伊美軍的人數已經達到13萬3千多人。
“目前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日益高漲,公眾和國會都不太可能同意繼續向伊拉克增兵。”比德爾說,“權益之計只能是…增加現有駐在伊拉克軍隊的效率。”
駐伊美軍面臨的另一個要命的問題是其武器裝備消耗過渡。通訊設備、坦克、飛機都開始超期服役。因為戰場需要,很多裝備到了應該檢修的時間卻不能運回工廠。而美國國內的兵工廠已經關閉了很多此類裝備的生產線,因此增產也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美國整個軍事架構的核心在于武器裝備要不斷地“更新循環”。這一理念本是為和平時代的軍事操作設計的,因此根本無法應付長達4年之久的伊戰需求。
戴維斯在給布什總統“支招”時,卻認為目前伊拉克最大的問題是失業率太高。伊拉克人的失業率高達50%,特別是19歲到24歲的年輕人,有65%沒有工作,美國必須努力為這些人安排就業機會,馬上讓伊拉克的青年和無業者能從事清理垃圾、排水、修路、建學校這樣的基礎工作。
“我所有的伊拉克朋友都說,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機會才是目前的當務之急。”戴維斯說。
戴維斯建議美國在伊拉克開展一些小規模的自給自足項目。比如,在巴格達和其它地方建造簡易房屋,為無家可歸的伊拉克人提供住所,同時也增加了就業機會。另外,伊拉克民兵組織的暴力行為破壞了許多社區的商業和社區中心。美國應在這些市鎮多建些面包店之類的攤點,盡快復蘇那里的經濟活動。
“人們有了工作就不會再去參與暴力活動。”戴維斯分析說,“雖然流血沖突充斥我們對伊拉克的新聞報道,但實際上,暴力分子在伊拉克只是少數。人們因為窮,沒有工作而去搶劫、綁架。只要經濟能蓬勃發展,就能削弱伊拉克暴力分子的勢力,減少當地百姓對民兵武裝的支持。”
當然,一談到這些,美國政府就會因資金而捉襟見肘。戴維斯建議說,應該邀請美國的盟友沙特、約旦和科威特等國出錢幫助伊拉克發展經濟。這并不是做慈善事業,也不是捐款。既然伊拉克的發展影響到它們自身的利益,伊拉克的這些鄰國們就會樂意出這筆錢。
民主黨的“伊拉克困境”
當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將伊戰視為“錯誤”時,華盛頓的政客們開始特別留心自己的政治立場。尤其是中期選舉將近,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會被憤怒的選民們拋棄。本月初,民主黨資深參議員利伯曼就是因為“挺戰”而在自己的家鄉康涅狄格州的初選中,被對手內德·拉蒙特(Ned Lamont)打落下馬,不得不以獨立候選人的身份爭取自己的政治前途。同時,在一些搖擺州,或是自由派占優勢的各州,共和黨議員們在伊戰立場上更是謹小慎微,努力要和布什總統劃清界限,以求自保。
然而,專家們說,總體上看,共和黨支持伊戰的大方向并沒有動搖。而民主黨人也不會輕易地就打出反戰的旗幟。
“在今年的中期選舉中,如果共和黨要改變伊拉克政策,在11月選舉前撤軍,麻煩將會更多。”戴維斯如是說,“與以往幾次選舉一樣,我認為共和黨人仍然可以將國家安全和中東反恐作為中期選舉的競選招牌,只是要更細心地去解釋伊拉克的現狀,讓民眾明白,伊拉克的利益悠關美國的戰略利益,伊拉克人希望美國勢力存在下去。我的伊拉克朋友們都說,美軍至少應該在伊拉克留駐5~10年的時間,直到那里的恐怖勢力被徹底鏟除為止。”
比德爾則分析了民主黨的政治困境:“雖然民主黨人可以將伊戰作為靶子,大肆攻擊共和黨人,但是他們面臨著很大的政治立場問題。偏于保守的共和黨內部雖然固執,卻非常團結地支持伊戰;相反,民主黨人則陷于嚴重的分裂,對伊戰前途莫衷一是。”
比德爾說,對自由派的政客們而言,在爭取本州的選民時,或許比較容易洞悉當地的民意走向,把握自己的政治立場,以網羅選票。這種選舉優勢大多體現在州內或眾院的選戰中。但是若進行全國性的大選,民主黨政客們就要面對政治觀點分裂的各州選民,很難抉擇自己的政治立場。若想從中得分,并非易事。
(李焰 /《華盛頓觀察》周刊 2006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