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靖國神社的“改過自新”只是美日強化關系的一出獨角戲,其它二戰受害國不要抱有幻想
靖國神社素來擺出一副“民間”面孔,對批評其供奉戰犯以及“游就館”歷史陳列公然扯謊的聲浪一向裝作沒聽見。不過,現在日本人,準確地說是前駐泰國大使岡崎久彥之流的那部分日本人可以振振有辭地爭辯說,靖國神社已經“改過自新”了。
唯美國馬首是瞻
幾天前,經過岡崎等人的“努力”,靖國神社同意對“游就館”陳列中“片面的歷史觀”說明進行修改。改掉“所謂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是由于美國施詭計迫使日本對美國宣戰”之類的謬論。力主此事的岡崎久彥說,修改是“很重要的,至少能拔掉令美國不悅的這根刺”。
“不修改會令美國不悅”,把理由說得如此直白。
但是,正是這個理由告訴那些在游就館中發現了許多其他公然扯謊的內容的人士,不必對靖國神社“知錯能改”抱有任何信心。靖國神社的“改過”并不是因為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僅僅是由于害怕大洋對岸的美國雷霆震怒而已。
游就館的謬論人人皆知,但許多年來日本人卻一直表現出對謬誤驚人的“執著”,不管亞洲國家政府和人民發出多少抗議,也不論日本國內的開明人士提出多少修改意見,就是依然故我,最“謙遜”的時候也不過是推出“恥感文化”的擋箭牌遮擋一下。而游就館一度被認為“堅不可摧”的頑固以及厚臉皮卻在《華盛頓郵報》一篇尖銳的批評文章面前轟然坍塌,讓人們再清楚不過地感受到了美國對日本的決定性影響力。不但日本政府的外交政策要隨著美國的指揮棒跳舞,甚至于所謂的“先人”牌位,也是可以出于防止美國“不悅”的需要而挪動一下的。
對美日均不可抱有幻想
雖然游就館所作的修改并不需要該館的工作人員付出多少艱辛勞動,但幾處文字上的改動卻有著重要的象征意義,證明了原來靖國神社并非如日本右翼宣稱的一般不可觸動,也不是所謂的“民間”性質,“無關政治,只是為了表達對先人的情感”云云。
但讓我們更為清醒的是,游就館改掉了“讓美國不悅”的內容,并不意味著也會改掉其他更加褻瀆歷史的部分,盡管那些部分讓所有遭受過日軍蹂躪的國家的人民遠遠不止是“不悅”。關于其他部分,靖國神社并沒有考慮作任何的修改,岡崎說“除了針對美國那一部分,其余表述大東亞戰爭的展品都是在說明一個歷史事實,都是恰當的”。
岡崎的所謂“恰當”除了會遭到亞洲各國人民的同聲反對,想來也會引起那些在神社中享受香火的鬼魂的不安——二戰期間死在太平洋上的“JAP”(美國人對“日本鬼”的叫法)和死在中國的“鬼子”從此不再一樣感到精神上的滿足。和美國打仗的“JAP”們成了唯一的侵略者,其他的“鬼子”仍然得以保留為天皇和“大東亞共榮”獻身的榮耀。這真是對歷史奇特的解釋。當然,難以理解這種歷史觀念只是我們這些外人而已,靖國神社自有解決的妙招:在有些日本人的宗教觀念里,罪行累累的兇徒死后和積善行德的圣人是一樣的,都應該受到尊崇。
當然,這些罪行累累的侵略者漫說并不可能以某種靈異的方式繼續享受香火,即使真的有,他們能否感到“平等”也不是我們關心的問題。游就館機會主義的修改舉動對周邊國家的真正“意義”也許在于,為促使日本正確認識歷史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既然美國曾經是亞洲所有受害國的盟友,而且可以對日本隨心所欲,能否通過美國的力量促使日本在歷史課上取得令人滿意的進步呢?然而,冷靜地想一想,答案卻很難令人滿意,原因很簡單:美國為什么要出來主持這個公道?一個因為和鄰居關系緊張而不得不與保護者保持更為緊密關系的日本不是更好嗎?美國人不肯放過日本的戰爭責任和日本肯承認自己的戰爭責任一樣,僅僅是一個日美關系的話題,并不具備地區乃至世界意義。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作者:葉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