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天地,大概也就僅存于典故之間,因此,要述說綿山的現在,也只能從千年之前的一段孝悌典故開始。
清明起源地輝煌晉商史
是忠義,還是孝守,這種長期糾纏于人性中兩難的道德問題,兩千年前卻早有解答。在忠臣和孝子之間,介子推斬釘截鐵地選擇了后者,攜母隱居卻終被焚于山野之間。不知是因為今人和古人之間的代溝,還是個人的淺見,在我看來這是種近似于愚孝的行為。但不管怎樣,赤子用虔誠的孝心感動了天地,用一種痛覺般的強烈燭照著當時現在的兩個世界,已經實現了他的價值。直到今天,人們還用一種特殊的節日“清明節”紀念這位已故的孝子。
綿山的驕傲有兩個,介子推算一個,另一個當屬晉商文化了。綿山地處山西晉中,而山西晉中一帶恰是明清時期的金融中心,正是這些山西的小村莊孕育了中國早期的商業和金融業,創造了票號天下的“海內最富”。沒有晉商文化,就不會有百年喬家的興亡,也不會有表里山河的傳奇,更不會有余音繞梁的佳話……如今,晉商已經遠去,但至少還有那些靜默的巨宅,和那些遙遠生活的痕跡。
從風景中尋找山西人的厚道
有了前后這兩次輝煌,再看綿山,便會產生一種無法抒寫的敬意和憧憬。所以,看綿山,一定要帶上它的傳奇和歷史。綿山不大,在廣袤的晉中平原上只算得上冰山一角,與靈空山、石膏山、霍山等三晉名山同屬太岳山脈。宗教文化、龍脊嶺、棲賢谷、水濤溝是構成綿山的四大景區,分布于沿旅游公路長達六公里的風景線上,從龍頭寺起,中點是云峰寺,結點為水濤溝。只要租乘一輛被稱做“小交通”的小巴,就可以開始“綿山十里山水畫卷”的旅程。
如果說綿山是一座著名的宗教名山,那么大羅宮建筑群就是整個綿山人文景區的縮影,與宗教相生相伴的廟堂、樓閣、亭臺、殿宇都是大羅宮重要的組成部分,層樓疊閣的建筑結構,氣勢恢弘。有人曾經把大羅宮比喻為綿山的布達拉宮,但比布達拉宮更為奇絕的是,大羅宮的整個建筑群都是建在懸崖峭壁上面的。
水濤溝是一條狹長的山谷,奔涌的山泉一路歡歌,潺潺而下。這里是整個綿山景區的終點,也是綿山游客的匯集之處,正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好戲在后頭。在山西,五臺山可以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而在綿山水濤溝,你可以聽到山西全省各地的口音,大同話、運城話、長治話、陽泉話……由此也見得水濤溝在山西深得民心。水濤溝的盡頭便是水簾洞,泉水從山崖上灑開一道簾幕垂下,在崖底迸射飛散,然后沿著游客腳下的石階匯流成溪。
有人說,山西的風景就像山西特制的老醋一樣,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釀制和發酵,值得細細品味。我想,山西人也沒意識到這么多,只是本著厚道的民心,一點一點的將他們加工,盡可能的把美麗外化,所以,如果你在這些大山中看到了斧鑿的痕跡,請不要介意,這就是最淳樸的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