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八月三日電 新加坡消息:新加坡一名跆拳道教練實施胃箍(Lap Band)手術減肥,懷疑是手術引起幷發癥而死亡。亞歷山大醫院的報告說,胃箍手術減肥有效,手術出現問題的風險是百分之十,手術失敗導致死亡的幾率較低。
此間《聯合早報》三日報道,今年三十一歲,身材肥胖,體重約一百七十八公斤的鄭文俊,今年三月在亞歷山大醫院進行胃箍手術,幾天后感覺身體不適,醫生于是把調節胃部寬緊的膠圈取出,情況便好轉。上個月月中,他再度嘗試胃箍手術,但卻發現舊傷口長了肉,不適合進行這類手術。上星期六,他突然發高燒,入院檢查,發現脾臟生膿,過后再動了手術,不幸在七月三十一日逝世。
亞歷山大醫院的醫生在最新一期《新加坡醫藥學報》發表的報告說,胃箍手術同其他手術減肥法相比顯得更加有效,減肥的效果也更加持久,而且手術失敗導致死亡的幾率也較低。
在胃箍手術當中,醫生利用內窺鏡把一個可調節寬緊的膠圈置于胃部,把胃腔分成上下兩部分,接連食道的上半部較細小,只有十五毫升容量(約一湯匙)。醫生可注入鹽水把胃箍收緊,當病人進食時,食物通過食道進入胃上半部,注滿鹽水的胃箍把食道收窄,食物需要慢慢通過,滯留的食物令胃感到飽脹,從而減少食量。
二○○一年至二○○五年之間,亞歷山大醫院共有二百五十六名病人進行了胃箍手術,百分之九十一的病人可在手術當天出院,但醫院也在這段期間發現七起幷發癥病例,當中一人因此逝世。
報告指出,近日逝世的病人鄭文俊,在完成第一次胃箍手術后,因為膠圈松脫而需要重新做手術。第二次手術后,他原本需要回醫院復診,卻因為遲到而必須重新預約看診。他當晚因出血過多而死。
針對鄭文俊的死因,亞歷山大醫院受詢時指出,由于這起案件將交由驗尸庭處理,院方不便置評。
根據《新加坡醫藥學報》報告,胃箍手術雖然有效,但缺點是手術后需要進行較頻密復診,重新調整膠圈幷檢查病人是否出現幷發癥。在二○○一年至二○○五年間,醫院共為百分之七點八的病人進行第二次手術。其中半數的手術是針對插管出現問題,如膠圈松脫或胃箍太緊導致胃部受侵蝕、胃箍太松以致出現外漏的情況。有這方面手術經驗的胃腸與腹腔外科手術顧問陸志明醫生受訪時指出,整體來說,發生這些手術問題的風險大約是百分之十。
國大醫院去年至今共進行了二十六個胃箍手術。醫院外科部顧問醫生蘇博欣也肯定手術的安全性,不過,他也指出,任何手術都有一定的危險。胃箍手術的風險包括傷及食道、胃和脾臟,膠圈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