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以來,寧夏、湖北、浙江等地黨代會相繼召開。綜觀這些黨代會,新思路不斷,新舉措紛呈,一股清新風氣撲面而來。透過各地黨代會這個觀察中國政治的重要窗口,人們不僅看到了科學發展觀在中華大地上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更看到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在執政思路、發展軌跡上的“漂亮”轉身。
科學發展成為主旋律
對地方未來5年的發展戰略進行新的規劃和布局,是各地黨代會的重要內容。從各地黨代會報告來看,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跨越式發展已經成為共同呼聲;而在發展路徑和重點選擇上,各省市也更加明確了自身定位的“地方特色”。
沿海發達地區悄然對現代化發展路徑進行了修正。以京滬粵三地為例,根據三地黨代會報告,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仍將是京滬粵三地現代化的主題。5年后,北京人均生產總值將由6000美元增長到1萬美元;廣東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全省實現寬裕型小康;上海則提出屆時形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基本框架的目標。與此同時,三地不約而同地強調“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制造業發達的上海明確提出今后5年要使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55%左右;長期依賴外向型經濟的廣東提出要使“內外源經濟更加協調發展”;北京更是將第三產業比重增長的目標定在72%以上。
東北和中部省份把新型基地建設作為振興與崛起的支點。遼寧省黨代會報告提出要把老工業基地建設成為國家新型產業基地;河南省的定位是“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原材料工業基地”;而能源大省山西明確了“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的戰略定位。
西部地區則將發展路徑更多鎖定在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實現新型工業化上。根據陜西省黨代會報告,陜北要力爭建成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能源化工基地,陜南要把現代中藥、綠色農產品、裝備制造、生態旅游等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內蒙古的目標則是以新型工業化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強化節能降耗,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上海市社科院經濟與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陳維說,各地對發展戰略的重新定位和調整,集中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可以看到,沿海地區對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強調,和中西部地區結合自身特點強化產業優勢的選擇,更多地體現出“錯位競爭”的特點,發展的盲目性大大降低。
人事安排體現用人新原則
4月11日至14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寧夏視察期間曾就黨委換屆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對那些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關注”,“對那些不圖虛名、踏實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對那些埋頭苦干、注重為長遠發展打基礎的干部不能虧待”。對此,外界迅速把“格外關注”、“多加留意”和“不能虧待”歸結為干部選用三原則。
中組部在總結地方黨委換屆選舉工作時指出,此次黨委換屆考察工作充分吸收了近年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試行辦法》的制定和實施,切實體現了從政績看德才、憑德才用干部,樹立了正確的用人導向。
據介紹,此次換屆的各省區市黨委在提名、考察、選舉等環節進一步擴大民主,提名人選一般都經過全委擴大會全額定向推薦、面上個別談話推薦和二次會議推薦;普遍進行了民主測評、民意調查、民主評議、考察公示等;對在現崗位不到2年的考察對象進行延伸考察,使換屆提名人選具有了廣泛的民意基礎。同時,各地在換屆工作中都認真把好廉潔自律關,所有提名人選都征求了紀檢監察部門意見,對確有問題的,堅持不提名,對反映不實的予以澄清。
此次地方黨委換屆中,代表選舉充分發揚民主,代表結構進一步改善,素質有了新提高。以去年完成換屆的14個省區為例,地方黨委廣泛發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參與選舉工作,14個省區基層黨組織參與率平均為96.4%,黨員參與率平均為92.2%。各地還適當擴大代表差額比例,與上次黨代會相比,平均提高1.8個百分點,達到25.7%。而在選舉過程中,14個省區黨委委員、候補委員和紀委委員選舉差額比例均高于10%。
從已經完成換屆的各省區市黨委來看,領導班子配備改革力度得到進一步加大,黨委副書記人數精減,黨政交叉任職有所擴大,這為進一步擴大黨內民主、實行常委分工負責制創造了條件。與此同時,省級黨委、紀委組成人員名額適當增加,省區所轄的市(地、州)黨政主要負責人和省級黨委、政府主要組成部門符合條件的主要負責人都進入了黨委,較好地體現了中央關于進一步完善黨委會組成結構的要求;而各省區市紀委委員名額較上次都有大幅增加,這有利于紀委更好發揮作用。
會議凸顯民主、民生特色
在各地黨代會召開期間,一系列透明舉措引起了海內外的關注,顯示中國共產黨在黨務公開、黨內民主等方面又邁出了新的步伐。
今年5月,中共上海市委黨代會首次嘗試以網絡直播的方式,向公眾展示了黨代會的進程。值得關注的是,不僅是開幕式這樣的“規定動作”進行了網絡直播,黨代會小組
討論這樣的“自選動作”也通過網絡基本一字不差地傳播到網絡上。數位上海市黨代表還紛紛在網上開通博客,解讀黨代會進程。廣東省黨代會還邀請了更多境外媒體進入現場進行近距離報道。香港《明報》評論指出,記者可以參加開幕式、各地級市分組討論會及閉幕式,“較以往開明了許多”。
透明之外,民生指標也被各地黨代會提到相當重要的高度。參與廣東省黨代會報告起草工作的廣東省委宣傳部理論處副處長丁晉清說,今年的報告特別關注民生,將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保障社會公平正義放在格外突出的位置,著墨很多。丁晉清說,報告設想為廣東人民群眾設置一個“安全網”,無論在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問題上,都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措施,“確保城鄉居民無饑寒”。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地方黨代會上都出現了外來務工人員的身影。其中北京和上海都是首次產生農民工代表,廣東省的農民工代表人數也從5年前的1人增加到6人。廣東省黨代會報告中還指出,要“探索保障農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有效辦法”。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肖濱說,農民工代表進入黨代會并且名額逐年增加,是中國執政黨應對社會階層變化及由此引發的黨員出身結構變化的積極選擇,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共建中共享”目標的具體體現。(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