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澳大利亞悉尼,何勇在網上的名字卻叫“迷途-在路上”。這是何勇第二次出國留學了,一位年近30歲的留學生。第一次他花了近30萬元人民幣去新加坡留學,回國后卻一直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最好的一份工作也只有月薪3000元。這五六年來,何勇前兩三年為出國不斷奔波,后一年多為工作不斷奔波。
為“面子”選擇出國
1998年高考時,何勇考上了福州一所普通的大學讀經濟管理。“可我父母很要強,這樣的大學肯定不能讓他們滿意。”
何勇說自己是個理想主義者,“這輩子總不能這么混混過,要干點名堂出來。”何勇上大學那陣,幾乎人人都在聊出國。大二那年,何勇和父母商量之后,決定出國讀書。在留學中介的幫助下,他選擇了新加坡的一所私立大學讀市場營銷。兩年學費加生活費共花了近30萬元人民幣。
第一次出國,何勇心潮澎湃。在新加坡,他很快就拿到了學位。2004年,何勇興奮地踏上了回國路。
可一切似乎都變了。何勇突然發現,手里握的敲門金磚不靈了。很多國內名牌大學的學生都在為找到一份工作努力。主管看了你的簡歷,頂多瞄你一眼,說一句“海龜啊”罷了。可何勇分明記得,出國前留學中介和他說,只要是留學回來的,企業都搶著要!
何勇在新加坡讀的是私立大學,在國內沒什么名氣,文憑分量不夠,情況就更加糟糕。幾個月以后,何勇的求職要求一再降低,最后總算找到一份過得去的工作:在一個農產品公司做營銷,月薪3000元左右。
兩次回家待業
何勇原以為回國兩三年就可以賺回學費,但在這個小公司里他不但要從事一些管理工作,還要找客戶跑單,并要兼做文秘方面的雜事。回國前的想像和回國后待遇造成的巨大心理落差,讓他非常難受,兩個月后,何勇辭職回家了。
“我在新加坡學的是市場營銷,找不到好工作,不如跟我爸媽做生意,這總是專業對口的。”何勇說。沒料到,他在國外學的一套不適合國內市場環境,“我在學校里面學的營銷技巧、談判技巧都是紙上談兵。我爸媽的很多生意都是靠人際關系才能做的,我一下子學不來。他們有時候就罵我,說我出國出國,腦子都出壞了。”何勇生意做得磕磕絆絆,賠了不少錢,最后他爸媽不敢再讓他碰生意上的事,只能讓他再次回家待業!
吃了年輕的虧
多次挫折之后,何勇很灰心,開始反思:“一是我在國外學的東西不太適合國內,不像有些同學在國外學技術,回國能找到很好的工作。二是自己所讀的學校沒有名氣。比如有人去新加坡理工學院學工程和金融會計,雖然是大專文憑,可是學校好,名氣大,畢業了在新加坡很快找到工作,還直接申請到綠卡,都留在新加坡了。還有的直接升入新加坡國立大學或者南洋理工大學。還有,我放不下‘海龜’的架子。看著人頭涌動的人才市場,我都不敢進去,總感覺讓人笑話。”
何勇說自己以前太年輕了,很多事情沒想清楚,就憑著一股熱情急急忙忙做了。
再次出國
2005年初,在經歷了一段特別苦悶的日子后,何勇再次做出了出國的決定,這次選擇的是澳大利亞悉尼的一所比較知名的大學。
“第一次出國時我的心態不太正,純粹為出國而出國,沒考慮周到。”雖然這次出國心理壓力很大,可何勇顯得比上次出國要有信心。他選擇了會計學,這是在澳大利亞比較容易申請到綠卡的專業。兩年的費用在25萬元人民幣左右。“希望這次學成回來后能順利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標,干點事情出來。”
(來源:加拿大《星星生活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