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中國海外留學人員隊伍的壯大,回國也就成了很多完成學業的留學生和就職華人的愿望和行動。據悉到2005年底,留學回國的留日學人已到了3萬多人,占全體海歸的10%左右。2005年僅在駐日使館教育處辦理留學回國學歷認證手續的歸國者就有近4000人,比 2004年多600人左右,升幅達17%。
回國潮愈演愈烈,那么回國的日歸,他們在國內是否有了用武之地,他們在國內的生活還好嗎?為了了解日歸歸國后的生活工作情況,給欲歸者提供良好的建言和借鑒,日本《中文導報》特別采記了幾位不同身份、學歷的日歸,了解他們在國內的工作和生活狀況。
劉巖慶,先后兩次來日,一次讀博士學位,一次是訪問學者,2001年回國,現為徐州工程學院院長。劉先生介紹,國內發展蒸蒸日上,他從日本回國后,與幾位同是留日歸國的同事一起在楊州大學創建了博士點、碩士點、省級重點學科等,感到很充實,很有成就感,現在被任命為徐州工程學院院長。他說,在國內工作,有自己干事業的平臺,很開心。在經濟上收入比日本少,但中國物價便宜,因而過的日子不比日本差。
閔京華,在日本東京大學博士畢業后在日立公司就職,2000年年底回國,現在清華大學所屬一公司做研發工作。閔先生不愿多談自己,但很多人介紹,他是網絡安全專家,在國內頗有成就。閔先生介紹,在國內工作,要辦成一件事,要自己去張羅,去努力,但有做事的機會,有創業的平臺。日本工作程序制度明確,服務周到,但作為華人,供自己創業的空間不是很大。另外日本人事關系簡單,但人們之間也很難深交。在中國工作,人事關系會讓你花些精力,但知心的朋友也多,總之在中國是主人,家的感覺,有自主一面,也要多操心。生活上,北京的吃、穿、住、行都不比東京差,有時交通環境和人文環境會讓人不滿意,但和所有發展中的事物一樣,正在慢慢變好。
王春江,來日后IT業就職6年,2002年回北京,現在一IT公司工作。王春江介紹,在日本時作契約社員,每月收入35萬日元。工作量大,心理壓力大,尤其是契約社員站在市場第一線,公司活一少,派不出去就減少收入或沒有收入,神經繃的很緊很累。2002年在北京一家公司找到了工作后,他就回到了北京。北京的IT業工資并不高。一般員工工資在每月3000-8000元人民幣左右,超過一萬的工作并不太好找,一般到公司經理一級工資才有2萬以上。王春江憑著日語好,在公司里負責對日業務,常常在中日間跑來跑去,每月工資12000元。由于在日本攢了點錢,回國后買了房子,妻子也找到了工作,雖然工作還是很緊張,但心理壓力沒在日本時大,至于生活水平則和日本差不多。
劉磊,也是來日后沒有留學,一直在IT業工作,但他來之前是長春一家大學的老師,妻子也是一研究所工程師,來日后他一個人工作,妻子作專業主婦,每月30 萬日元的工資,一家三口生活過得去,但沒什么積蓄。2004年,女兒要上中學了,一家人回到了長春,劉磊仍回原大學作副教授,每月收入也就在5000元人民幣左右,一家人的生活并不富裕。而劉磊離開學校多年沒有論文沒有學術成就,壓力非常大,更主要的是女兒回到國內學習跟不上,看到孩子每天學到12點,考試還是班級最后一、二名,心中非常難過。另外就是因他們沒有發財,周圍朋友老有一種“去了日本有什么用?”的看笑話心理,因而一家人過得不輕松。2005 年暑假,劉磊又來到了日本,在日本重新找了工作,現已在考慮重新接老婆孩子來日。
王軍,東京一家私立大學的碩士畢業生,2004年畢業后回到北京。王軍在日本讀書近10年,人也過了30歲,碩士留了一級,2004年終于畢業,父母叫他回國。但到了北京,有了洋文憑工作也并不好找,用人單位看重的是工作經驗,加之王軍學的是經濟管理,很不實用,因而四處碰壁,現在在一家網站工作,工資是每月3000元,王軍說這也是沒辦法,騎驢找馬吧。
劉新明,來日6年,是80年代后出生的獨生子。在日本一家私立大家一畢業就回到了沈陽的父母身邊。后在親友的幫助下到一家中學作日語教師,做了班主任后每月工資在4000元左右,這在沈陽年青人中間是個不錯的收入,他很知足,并找到了一個可心的女朋友,現在正準備結婚。
國內海歸越來越多,每個人都各自過著不一樣的生活;貒南容吔ㄑ,想回國要先作好兩個準備。一是行動上的準備,多回去看看,接觸相關行業和單位,了解工作狀況,這樣回國后會適應快些。第二是心理上的準備,不要有海外歸來榮歸故里的想法,而是要像出國時一樣,放下身價,有從頭開始吃苦打拼的心理準備。另外要注意的一點是中國發展太快,現在的家鄉已不是你離開時的故鄉,故人的觀念、價值觀等也都在發生了變化,海歸面對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文化也要重新適應。(來源:日本《中文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