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非洲熱帶雨林 拼搏精神贏得贊譽
剛抵達營地,便在帳篷旁干枯的樹枝上發現了兩條2米長、通體呈綠色透明狀的蛇。我們調來推土機,將干樹枝連同兩條蛇一起“請”到了遠處的灌木林里。
蘇丹被稱為“世界火爐”,我們所在的南部不僅炎熱,而且潮濕,是“架在爐子上的籠屜”
5月16日,經過16小時的飛行,載著首批135名中國維和士兵的專機平穩降落在非洲東北部國家蘇丹中部的歐拜伊德機場。
我和戰友們一走出機艙,便領略到了非洲的熱度:一股巨大的“暖流”撲面而來,火辣辣的陽光讓人炫目,根本不敢抬頭看一下“異國的太陽”。大地騰起的滾滾熱浪更是不容分說把我們緊緊“擁抱”,猶如前來迎接的聯蘇團(聯合國蘇丹特派團)官員一樣熱情。身上的汗孔像潰堤的水庫,迅速向外涌出汗水。我開始用迷彩服的衣袖不停地擦去臉上的汗水,臉龐也變得通紅起來,整個人仿佛置身“蒸籠”一般。在歐拜伊德機場狹小、悶熱的候機廳里,就地注射流腦疫苗后,我和戰友們分批乘坐聯合國小型客機飛抵維和任務區——蘇丹南部的瓦烏市。
蘇丹是世界上年均氣溫最高的國家,被稱為“世界火爐”。而我們所在的南部地區不僅常年炎熱,而且潮濕,是“架在爐子上的籠屜”。在最高溫度可達50多攝氏度的高溫下,強烈的紫外線使人的皮膚沒一會兒就被灼傷,隨后變黑,繼而脫皮。
抵達營地后,已被曬得黝黑的先遣組的戰友們,看起來像地道的非洲人,讓我竟不敢相認。不過,沒幾日,我和他們膚色就差不多了。拿鏡子一照,發現自己也像非洲人了。戰友們戲稱:這叫融入當地群眾。
炎熱的天氣,使草帽和墨鏡成了“寶貝”,這也是維和部隊里最“時髦”的裝扮了。我當然也不例外,誰也不想體驗皮膚被曬爆皮的滋味。
擋住了強紫外線,身上的汗腺卻發達起來。炎熱加上勞動強度大,汗水不斷外涌,不一會就浸濕了。每天至少要將衣服洗一次,不然第二天根本就沒法穿,全是一片片白色汗漬。洗好的衣服隨便找個地方一搭,用不了多久就能被曬干。
蝎子無處不在,一次一個戰友在整理衛生時,竟在褥子下發現了一只壯碩的大蝎子
這里是熱帶雨林地區,氣候炎熱潮濕,多蚊蟲。特別是5至10月的雨季,蚊蟲肆虐,被叮咬后易患上惡性傳染病——瘧疾。在醫療設施非常落后的非洲,每年因感染瘧疾死亡的人數,不計其數。
抵達任務區后,先遣組的戰友便叮囑要搞好防蚊措施。他們25名先遣人員已有10余人患上過瘧疾。我和戰友們堅持每周服用一次預防藥,同時每晚睡覺前都把藥物浸泡過的蚊帳系牢,噴些殺蟲劑、點上蚊香。雖然進行了“全方位”的“嚴密防范”,但仍有一部分人相繼患上瘧疾。好在發現及時、治療到位,先后都被治愈。
出沒在營地周圍灌木叢中的毒蛇、蝎子等,更具危險。蘇丹有20余種毒蛇,其中有幾種是致命的。剛抵達營地,便在帳篷旁干枯的樹枝上發現了兩條約2米長、通體呈綠色透明狀的蛇。沒人見過這種蛇,也不知是否有毒。為安全起見,我們只好調來推土機,將干枯的樹枝連同兩條蛇一起“請”到遠處的灌木林里。負責防疫的軍醫隔些日子,便在我們居住地周圍灑上一圈硫磺粉。有了這道“防線”,感覺安全多了。
但無處不在的蝎子卻難防范,它們一次次“光顧”帳篷。這里的蝎子體長在10厘米以上,通體黑色,頭部兩把大鉗像螃蟹夾一樣,尾部長長的毒鉤高高翹起。第一次見到這種大毒蝎子時,心里不由得發毛:如果被這家伙蜇一下,那還了得!于是大家都養成了每早起床后,把鞋子倒一下的習慣,以防夜間蝎子“光顧”后“流連忘返”。
不曾想,一次一個戰友在整理衛生時,竟在褥子下發現了一只壯碩的大蝎子。幸好它“性情溫和”,沒有襲擊人,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起初,我們只能喝藥物凈化過的混濁黃水,用藥片來補充維生素
在距離瓦烏機場大約4公里、處于茂密灌木叢中方圓1.35平方公里的區域,是聯蘇團劃定的第二戰區維和部隊的營地。隸屬于聯蘇團第二戰區的中國、印度、肯尼亞、巴基斯坦4國的維和部隊,都住在這里。
由于是首次赴蘇丹維和,任務區內沒有營房、干凈的水源和電力等基本生活設施。剛抵達這里時,呈現在眼前的只有先遣組的戰友們提前平整好的一片場地,以及十幾頂帳篷。由于已進入雨季,連日的暴雨使帳篷周圍全是積水,許多帳篷里也進了水。挖排水溝便成了我們抵達任務區后的第一項工作。工具不夠,大家便用手挖。
為睡個好覺,接著我們又把鐵床配件從集裝箱里取出,組裝床鋪。負責攝像的我,則像蜜蜂一樣,扛著攝像機穿梭于營地各個角落,將戰友們的工作真實記錄下來。
經過電工的精心調試,大功率發電機開始運轉起來。但水的問題,卻難解決。由于凈化水設備在運輸中受到嚴重損壞,無力修復,在起初的日子里,我們只能飲用經過藥物凈化、但依然十分渾濁的水。這種水泛著黃色,喝到嘴里澀澀的。大家都知道不衛生,但干渴難耐時,也不得不喝幾口。好在,聯合國方面很快供應了純凈水。但包括飲用水和做飯在內,每人每天卻只能分到4.5升瓶裝水。
由于聯合國不能及時供應食品,開始時,我們只能吃從國內帶去的脫水干菜。野外做飯和就餐成了一大特色。若趕上下雨無法做飯,只能靠方便面充饑。吃不到新鮮蔬菜,只能通過藥片來補充維生素。
在炎熱的天氣里,住在低矮、狹小帳篷里的滋味可想而知。每天醒來,汗水加上潮氣使鋪蓋全濕透了,只好揭開帳篷把鋪蓋晾干。而且也為了通風散熱。如果不掀起的話,中午根本無法呆在里面,比外面還要熱。暴雨來臨時,炎熱雖得到緩解,但看到被狂風吹得左搖右晃的帳篷,我們又忐忑不安,生怕帳篷給掀飛了。
瓦烏地區沒有覆蓋手機和電話等通訊網絡,對外聯絡很困難。開始時,我們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3天修起一條大道——“Chinese,Good!”
2006年5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組建的中國首批赴蘇丹維和部隊,部署到位。這是中國繼向柬埔寨、剛果(金)、利比里亞和黎巴嫩等地派遣維和部隊之后,再次成建制派部隊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
這支維和部隊共有435人,包括一支275人的工兵分隊、一支100人的運輸分隊和一支60人的醫療分隊。主要負責在聯合國劃定的蘇丹第二戰區內修建道橋、機場、供水供電設施,運輸人員、物資,組織傷病員救治和衛生防疫等任務。
經歷了21年內戰的蘇丹,滿目瘡痍,到處都是戰爭的痕跡。在瓦烏機場,我看到兩架內戰時被擊落的飛機,斜插在跑道邊的灌木叢中。從瓦烏機場前往營地的途中,又見一架飛機斜插在路旁。街道邊滿是彈痕的墻壁,讓人觸目驚心。第一次直面戰爭的殘酷,每個人的內心都受到極大的震撼,同時也深感肩負責任的重大。
在只有94名官兵部署到位僅一周的情況下,我們受領了修筑從維和營地到瓦烏機場3公里道路的任務。在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下,我們邊安頓生活邊展開工作,僅用3天時間便將這條路修成戰區內最好的道路,受到聯蘇團官員和當地群眾的贊揚。
聯蘇團還多次組團到我們營地來參觀,其他戰區的指揮官也慕名前 來“取經”。聯蘇團總司令加斯比爾·里德爾中將在視察我們的營地后,贊嘆不已。當地群眾見到我們,也伸出大拇指說:“Chinese,Good!”(中國人,好樣的!)
(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作者: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