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國從事中文教學已經有三年的時間了,目前在布理斯托大學的語言中心和東亞研究中心任中文主管,負責整個大學的中文課程。提到在英國中文的學習情況,許多中國留學生似乎充滿好奇卻又不知個究竟。我想,了解這一問題的最好方法是關注學習中文的全球動態及做一些在英國的實地考察。
今年二月,英國教育部門將中文普通話設定為中小學學習的第二大外語。目前,普通話的學生人數已超過德語、俄語,只有法語和西班牙語仍勝過中文。如果按當前選擇中文的學生的增長幅度,在三年內學習中文的英國學生人數將超過西班牙語。據官方統計,現有100所英國學校提供中文學科,在布賴頓,中文甚至成為了13至18歲學生的必修課。
整個英國高等教育的漢語教學也日漸強大,我想通過這三年以來布理斯托大學的中文擴展局勢為例,來說明漢語教學在英國的重要性和潛在發展前景。三年前,中文在布理斯托大學只是終生學習課程(類似于業余教育)的一部分,向社會招生,學生人數也不過30-40人。2003年,布理斯托大學的語言中心開始設立中文普通話,作為大學本科生的公開選修課。從只有一個初級班15個學生,到現在已有三個不同的語言程度班,近80個學生,每年的學生人數可謂雙倍增長。
2005年,布理斯托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開設東亞研究的碩士學位課程。為表達大學對了解中國、參與中國、研究中國的決心和承諾,中文成為了該碩士課程的必修課,課時達到每周9個小時,學生在暑期有去中國進一步學習中文以及工作實習的機會。2006年六月,布理斯托大學、牛津大學和謝菲爾德大學榮獲英國高校教育部門五百萬英鎊的經費,用于對中國的研究及漢語的教學。至2006年九月,布理斯托大學整個漢語課程的學生人數達百余人,其中英國學生占有80%。
為什么英國高校學生及大眾越來越重視中文的學習呢?我相信其中有很多必然性。最基本的因素便是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在全球愈來愈強大的主導地位。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同時是進出口業務極其繁忙的國家之一。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人們不能再忽略中國,人們不能不再了解中國。正如BBC商業記者Mary Hennock所說:“中國的經濟發展如此之快,在全球的經濟地位變得如此舉足輕重,人們不能承擔忽視中國的后果。”所以,為了政治、經濟、商業、教育、旅游等等原因,西方國家必須倡導學習中文。語言的擴展離不開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就好比英語是當今許多國家的必修語言;就好比拉丁美洲怎樣說上西班牙語;就好比很多工程師依然學習徳語。再者,媒體自然少不了它的功效。近5年來,在英國有關中國的報道、專欄、以及中文教育的宣傳逐日增長,這就多多少少更喚起了英國學生和民眾對了解中國和學習漢語的興致。
我想我們作為中國人,更不能忘記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以及歷史文化。我們東方有許多獨特的景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如果英國人們想要到中國看一看、玩一玩、學一學,在我看來,不足為奇;而了解中國的起點自然離不開我們的語言,我們的漢字!中國也希望與世界交流,從我國申辦奧運會、主辦世界博覽會,和在全球設立孔子學院的一系列活動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政府積極參與全球性互動和弘揚中國文化的雄心壯志!
高等教育語言學業中心(LLAS)曾經列舉了700個學習外語的理由,除了先前提到過的政治、經濟、商業、教育、旅游等原因外,其中還包括各種各樣相對個人的原因。比如說, 有的人學習外語是因為想學習一樣新事物,對于英國學生來說,漢語自然是種十分有挑戰性的語言;再比如,有些英國出身的中國人,可能只會說粵語,或者什么中文也不會,他們便覺得學習中文是他們自我定位的一種方式;或者,有些英國人娶了中國太太或嫁了中國先生,學習彼此的語言也是對彼此文化的了解,便于和雙親的交流;更比如說,有的人特別喜歡中國的書法、圍棋、戲劇、風箏、菜肴、等等,也會想要學習中文以加強他們對其興趣愛好的進一步了解。
總而言之,我覺得對許多西方國家來說,學習中文可能越來越“身不由己”,這是中國漸漸強大、漸漸走向世界的標志;其次,學習中文也有不同的個人因素,就好比學任何一種語言一樣。每個大學語言中心都有針對會說粵語而不會說普通話的華裔學生的策略,有的可能比較完善,有的可能需要進一步調整;這可能受學生招生及開課人數多方面的限制;但我相信BBC(Britain-born Chinese,在英國出生的華人)不可能就輕易地“撿”中文。
至于其它想學習中文的“歪理由”,我想首先,搞一個漢字紋身或只求說一句話“你好”根本稱不上學中文,因為學習包含了求學和練習的兩個過程;其次,從一個對外漢語的教育工作者角度來說,英國學生學習中文的動機固然重要,因為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學生的語言需求,但是,真正重要的是讓他們可以用漢語和中國人民交流、做朋友,也讓他們更加熟悉中國的文化,真正愛上我們的語言!
(來源:《英倫學人》10月號 文:項 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