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亞洲在世界經濟領域越來越趨于重要地位,這已經是歐美經濟界的共識。雖然這種亞洲大步走上發展道路會對歐美指揮世界造成阻力,但是,它無可否認是催動亞洲更快融匯到世界的一股動力,換句話說,亞洲人的崛起,尤其以占亞洲人口大多數的中印越的崛起,令亞洲可能處于世界領前地位。所謂這個世紀是亞洲的世紀,原因即在于此。
《紐約時報》以“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確實令人看到了不可想象的成就”,一語中的說到了美國的心態,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背后,美國同時看到了印度同樣高速發展的經濟,而對于它的昔日宿敵越南這樣一個小國,今日也正以頗為驚人速度朝著學中國的路子走,并且已經取得了可觀的成果。
中印越經濟很活躍
以西方經濟學家的觀點而言,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增長,如果能夠維持在年增長3-4%,就可以說很正常;如果達到5%,則會被形容為相當不錯;6-7%被認為了不起;10%已是不可想象的事。在這種思維之下,亞洲各國的經濟增長便令他們感到驚慌,甚至有點惶恐。中國連續多年超過10%的經濟增長,已經令某些一再評估中國不可能如此持續增長的經濟學家跌眼鏡,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長依然在11.3%,勢頭依然沒有減退。雖然這種增長速度導致了中央不斷希望壓抑過熱經濟,但另一方面又令西方經濟學家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發展潛力遠較歐美大得多。
印度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長率為9.3%,第二季度也肯定在10%左右徘徊;至于越南,過去五年錄得的經濟增長數據都在7.5%。這就是西方國家認為它們是亞洲新興經濟體主力的原因,它不但正改變著亞洲的面貌,而且也影響著世界的經濟重心。本來,亞洲開發銀行已經把東盟十國的經濟增長從7.2%調高到7.5%,但看來還得再次調整,才能夠體現實際的增長率。
只要看一看世界的經濟情況,便不難解開亞洲為什么能夠如此大步伐走在前頭的原因。亞洲的發展有兩方面的誘因:其一,龐大的人口動力令它可以從低工藝產品入手,之后走向高尖端科技之路,并且迅速形成一種高速發展格局,這從中國和印度IT產業高速發展可見一斑。其二,亞洲人才可塑性強,當他們踏上科技道路之后,適應、變通、創新、發展,幾乎都成為共通點,這從不少中國人走向世界并且冒出頭來,獲得成就也可以印證。中印越經濟增長數據之所以反饋到歐美經濟學家眼中,被形容為很活躍,原因不外乎他們的心底里既驚呼這種經濟發展已經影響到他們的利益,也希望以活躍代替頂替,令歐美人依然有一種優越感,不致心理崩潰。
綜合經濟力超美國
加拿大《環球郵報》指出:“在過去十年中,全球經濟布局已經出現了‘震中轉移’,中印越的綜合經濟實力現在已經超過美國。”它用了一個“震中轉移”,的確點中了亞洲經濟以中印越帶頭所出現的震動力和影響力。該報用了一組數字加以佐證:亞洲除日本以外的新興經濟體在世界經濟增長中所占的份額為30%,工業七國集團所占的份額為41%。如果按美元計算,七國集團占全球GDP60%,比十年前下降15%。但亞洲新興經濟體在全球GDP中的份額在同一階段卻增加了2.5%,達到12%。
對于這種勢如破竹的增長,美國亞洲協會會長德賽博士更直接以“如同當年美國崛起”形容,令人明了易懂。中國不會在世界經濟領域扮演領導者的角色,融入世界經濟,中國只是視為一種責任,一種義務,中國希望的是世界共同走向富裕道路,而不是像美國一樣,一經崛起便“自動”當起國際警察來。
至于印度和越南,在目前正大力催谷經濟的情況下,從整體的經濟實力上看要當世界強國還有一段距離。它們的崛起,現階段只能在亞洲的某一區域性成為引人觸目的焦點。當然,當它們的聚焦變得越來越具影響力的時候,配合亞洲整體經濟飛躍,便可能成為強勢影響世界的一份力量。這就是目前中印越在亞洲經濟崛起的時候,與當年美國經濟崛起而成為世界霸權國家的最大分別。
中國清醒調整路徑
據說印度的先哲曾經有過亞洲最終會一體化的預言,印度人憑著這一點與經濟發展掛鉤,認為亞洲經濟會以印度為牽頭,這顯然是印度的一廂情愿。不過,中印越這種發展趨勢不會停下來卻是肯定的,而且潛力還不見頂。現在需要的是不斷改善發展模式,從低產值走向高產值,從制造業走向創新科技。
不過,在這種高速發展之下,往往也隱藏著不少危機,這就是中國為什么一直希望增長率能夠維持在一定幅度上的原因。中國官方原定今年的增長目標是8%,現在卻是10.9%,預設固定投資增速18%,實際是31%。說明增長挾雜著的危機已經為中國領導人所注重。
中印越在亞洲扮演經濟火車頭作用的時候,看來還是中國較為清晰地不斷調整發展路徑,但愿這種調整可以為印度和越南起著指引作用,如此,亞洲的整體經濟格局才能夠健康發展。
(摘自香港《大公報》,有刪節;作者:陳公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