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9日電 最新一期美國《世界周刊》刊發評論說,對于溫家寶總理的訪日,必需從中國和日本兩國都在尋找最佳的崛起發展戰略來觀察。中日未來直接關系到亞洲甚至世界格局發展,需要從歷史高度著眼,才能逐漸超脫當前局限。
原文摘錄如下:
中國總理溫家寶預定本月赴日本訪問。這是自2000年來,七年間中國領導人第一次訪問日本。這是中國以大局為重,希望在亞洲面臨國際結構、戰略安全、經濟比重的重大改造時機,重新啟動中日兩國最高層交往,促進人民友好,防止兩國關系進一步疏離惡化。中日未來直接關系到亞洲甚至世界格局發展,需要從歷史高度著眼,才能逐漸超脫當前局限。
冷戰結束以來15年的國際變化,美國獨一超強地位弱化,它會繼續陷在中東糾葛至少十年,無暇他顧。亞洲成為世界發展重心,取代傳統歐美。美國不會離開亞洲,但是也不能壓制亞洲。未來幾十年,亞洲大國格局很像19世紀歐洲強權關系。大國間合縱連橫、相互制衡,十分復雜。19世紀歐洲協調(Concert of Europe)最后失敗,爆發一次世界大戰。現在中國快速崛起,為了制衡中國的中心地位,美國以美日聯盟為核心和基礎,強化與其他亞洲鄰邦,如韓國、印度、越南的關系。中國要取信亞洲鄰邦,不會被認為威脅鄰居自主和安全,其試金石就在于能否與日本發展出和睦關系。
兩國關系與兩人關系一樣,最難相處是彼此客觀實力和自我認識及定位出現劇烈迅速升降變化的時候。而深入理解巨大變化,又必需先掌握彼此歷史傳統和人民情感。前中國駐日大使和聯合國副秘書長陳健曾向我指出,現在中日就是這種急劇動蕩時刻。中國國力快速上升,對日本不免出現我終于超過你,出一口氣的心理。中國人對日本在歷史上造成的痛苦和仇恨真的很難放過,對于日本不斷修改歷史的動作,無法不情緒激動。而日本百余年來從來瞧不起中國,到今天經濟上甚至要靠中國才能復蘇,痛苦、憤怒、忌妒、不安全百味雜陳,心理更難以調適。過去可以忍讓的小事,現在必須斤斤計較。雙方都不能保持平衡冷靜,人民間嚴重誤解和情緒化擴大爭端都很正常。未來至少還有十多年的磨合期,待彼此熟悉相對位置之后,才能重新穩定情緒。
也許是地理大環境影響,中國人比較大度,日本不免小氣。但中國想要形成的未來亞洲大國的格局,須讓日本人早日自行調整好日本亞洲第一心理,愿意加入互利共榮關系。這需要深入理解日本歷史傳統和發展能力。
一位日本研究專家派爾(Kenneth Pyle)最近著書提出,日本已經開始重新崛起了。他從150年的日本發展史看出,日本領袖們擅長調整國內制度和資源,以最小的資源和代價,從現有國際體系中來攫取最多的利益。這是日本戰略思考形成的悠久文化傳統。日本從1853年美國培理將軍打開江戶灣以來,啟動明治維新,到一九三零、四零年代的亞洲殖民擴張,日本精英極力擴大日本自主,取得國際有利位置。
二戰慘敗后,日本領袖如吉田茂、岸介幸等設計出在非戰憲法體制、沒有軍力負擔及美國保護下,全力發展經濟,恢復自主力量,提升國際地位,非戰戰略與戰前軍國主義同樣成功。現在日本面臨第三次重大調整。九零年代以來,日本經濟泡沫化,但是小泉首相已經振興經濟。他和安倍首相顯示出強烈的民族主義,強化愛國教育,重新設置國防部、推動修改非戰憲法第九條非戰條款,介入伊拉克、阿富汗等海外國際事端,顯然日本并不只滿足經濟復蘇,更要在國際上找到最佳的戰略安全地位。所以它為了平衡中國國勢的發展,不僅強固美日聯盟,還發展親密印度、澳洲、東南亞等關系。總之,日本為適應新世紀亞洲的國際環境,正技巧而積極進取地重新崛起。溫家寶總理的訪日,必需從中國和日本兩國都在尋找最佳的崛起發展戰略來觀察。兩國都必須克制人民仇恨化解誤會,才能逐步建立長期互利的共處關系。(孟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