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日電 據西班牙《歐華報》報道,自今春以來,馬德里市政府對全市21個區的近3000家華人“百元店”(廉價商品店)進行了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檢查。結果,600多家“百元店”遭受罰款,近150家被勒令關門整頓。
報道說,原因就是,店家的某些做法觸犯了市政府的有關法令法規:1,商品標簽不符規定,張冠李戴;2,商品價格不明確;3,貨源來路不明,沒發票;4,沒營業執照;5,店面不整,倉庫裝貨過多;6,傭工未上保險;7,防火措施不力。
大檢查目前仍在繼續,還有許多商家未被檢查。對此,他們有什么感想,通過采訪,記者所得答案是——
按部就班,憑運氣
按部就班,憑運氣,這是一部分華商的傳統觀念。當記者問起一商店有沒有被檢查時,該店老板說:“沒有,本店自開張以來未曾被檢查,只是有人來查看過營業執照。我們行得正,不違法,他們沒理由檢查我們。”
當記者問到有關商品標簽、進貨發票等問題時,該老板卻說:“我知道,這些都是應付檢查的,沒多大用處。什么事都講運氣,運氣好了什么標簽、發票的,沒營業執照也照樣開店,沒人查你;運氣不好,你就是把整個店都貼上標簽也沒用,該查還得查,該罰還得罰。就像有些沒身份的人走在大街上一樣,同樣的情況,有的人從來沒被查過;有的人只要一露面,就被查到,你說這不是運氣又是什么?我的原則是,準備好幾張進貨發票應付一下就可以了,無需搞得那么緊張。”
稀里糊涂,三不知
這是一家老百元店,店主是位年輕女性,她說,該店是由親戚手里接過來的,不足三年。
走進店里,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是,擁擠、悶氣。柜臺周圍,走道兩側,皆堆滿了貨。記者首先想到的是,該店的防火措施問題。
記者:這么多的貨,你知道怎樣防火嗎?
女店主:不知道;他(老板,即她丈夫)知道。
記者:老板哪去了?
女店主:開車出去了。
記者:這段時間市政府大規模地檢查百元店,你們知道嗎?
女店主:不知道。
記者:那我告訴你。大檢查的面很廣,好多店鋪都被查到了,有的被勒令關門,你知道為什么嗎?
女店主:不知道。
記者:他們觸犯了法令法規。比如商品沒有標簽,沒有價碼,進貨沒有發票;店面不整,倉庫堆貨過多等;你們店鋪是否也有這些違規現象?
女店主:我不清楚。我只管賣貨,從來不打聽這些事。
記者:沒人來查過嗎?
女店主:好像沒有。
記者順手拿起一捆類似呼拉圈式樣的塑料圈,上面光溜溜的什么標志也沒有,僅此一點就會遭到處罰。
記者:這樣的商品你們也敢擺出來嗎?
女店主:貨進來時就這樣。
記者:這很危險,你們應該多看報,看看報上是怎么宣傳的,說著記者從包里拿出一份報紙送給女店主。
記者不由地想:如果檢查“大軍”開到這里,罰款是輕的,勒令關門整頓是肯定無疑了。
一個一問三不知的店主能不遭到懲罰?
忙碌補救為檢查
該百元店開張不滿兩年,面積大約300平米。聽說記者是為僑胞著想而來,這位四十幾歲的北方老板非常直爽地說:“不瞞你們說,我現在正在自查自檢,為大檢查做準備。從倉庫的貨物堆積到店面貨物擺放,從商品標簽到進貨發票等,一樣一樣地自查、整理、補救。沒發票的補發票,沒標簽的要標簽等,總之,一個目的就是別讓他們查出問題。我跟別人不一樣啊,我是借錢開的店,到現在還有饑荒哩,罰不起呀!本來生意就馬馬虎虎,再生出個‘三長兩短’的,找誰訴苦去?還是老老實實地準備吧;俗話說得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你們說不是嗎?”
接下來他又說:“不過有些商品也真叫人頭痛。哪些假,哪些真,那些含有危害人體、不準銷售的,真讓人搞不清。批發商也不可能跟你講。作為零售店的我們,以前為了利潤,誰還考慮進貨發票這檔子事?什么賺錢進什么,什么好賣賣什么,哪有什么臺帳?都習慣了,只要能賺到錢,管它什么違規不違規的,一句話,就是靠感覺經營。誰賺錢多,就證明誰會經營,這些年來,華商們不都是這么過來的?現在好了,輪到我們想發財了,時運倒轉了,政府要求我們規范經營了,行,就這么辦吧。”
事實上,這番“大實話”并不僅僅代表一個人的言行,而是代表一部分人,他道出了一部分人想說而沒說出的“心里話”。傳統的自以為是的經商習慣,不僅害苦自己,也害苦了他人,乃至整個華商群體。
檢查是一種督促,也是告誡商家在今后經商中,必須嚴格執行法令法規。試想,如果不采取強有力的預防措施,其病毒的蔓延就可想而知了,到時候不僅是單方面的損失問題,而是一個整體的蔓延問題,是一個整體的災難。(記者 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