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數以萬計出國留學的人群中,總有陪讀女人的身影。為了讓愛人們在異國安心學習,她們懷著對愛情的執著、對愛人能力的信任、對未來幸福生活的向往,萬里迢迢地陪伴在自己的愛人身邊。她們大多有著國內的高學歷,在國內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年輕20~30歲,正是大好青春年華干事業的時候,然而在國外,她們受著身份、簽證的限制,才華和能力卻難以發揮因而陪讀的經歷充滿曲折和艱辛。但中國女性吃苦耐勞的傳統美德使得她們最終在異國找到了一片自己的天空,開始自己的美好生活。萬事開頭難,只要對自己有信心,路總能越走越寬,越走越好。俗話說:“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讀書的先生們都是留學生身份,拿著學生簽證,陪讀的太太們,拿著探親簽證。探親身份不能直接工作、學習,都要先申請工作許可和學生簽證,而這些都不是很容易的事。如果要工作也只能是有限的幾個職業,多屬于校園內的工作,粥少僧多啊!成了家的學生一來就很著急地辦移民,解決了身份問題,太太才能長留在身邊,才能有機會去工作。一張薄薄的移民紙是他們全部的希望。大學的學生家屬樓是他們的定居點,移民話題永遠是他們最感興趣、最敏感的話題。
四年前我也是她們中的一員,拿著探親簽證來到了加拿大。隨后,我逐漸認識了不少陪讀的太太們,很了解她們的困境,并為她們堅韌不拔的精神所感動。
(一)
小A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了,大學里一個體操隊的,和我同一年來加拿大,又都是以陪讀的身份來的。太相似的經歷加上很久的交情,我們很快就變得無話不說,任何心事都愿意向對方傾訴。小A辦事風風火火的,總有一股沖勁。她剛從國內研究生畢業,一下子讓她呆在家里無所事事,如何受得了?小A來了沒幾天,時差還沒倒過來,就已經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也意識到自己的出路只有一條:去讀書。
讀書的選擇也只有有限的幾個,在多倫多就兩所大學有研究生學院,競爭非常激烈。小A知道自己有很多坎要過。幸虧她在國內考過了托福,成績還不錯,不用再考了。她第一步要做的事是去學英語。對visitor,沒有免費的英語培訓,到哪都要給錢,而且都很貴。小A的宗旨是要學就要去好地方學,她挑了多大的英語培訓部,一個多月要近2000加元。把我們都嚇了一跳,誰都不是有錢人哪!她先生也不同意。小A的脾氣一上來,非去不可,先生沒辦法最后還是“繳械投降”,讓她去了。
一個多月下來,小A的英語是進步了不少,關鍵是說英語很有自信心了,敢說不怕丟臉。而且得到了一張多大的學生證和多大英語部的一個結業證明,這對她今后申請上學還是有用的。
接下來小A對多大幾個感興趣的系和系里的教授研究了個遍,按照各系的要求寄出了申請。得到系里的offer才是申請成功的第一步,關鍵是要找到能接收的導師,能提供獎學金。那段日子小A整天寫申請,寄resume和學習成績單,希望引起某個教授的青睞。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有個教授對她有興趣,有意接收她。小A趁熱打鐵,在那教授實驗室里volunteer了幾個月。終于小A的勤奮努力,聰明好學得到了教授的認可。在教授的強力推薦下,小A直接入讀了博士學位,而且在系里錄取list上排名第一。在小A來到加拿大后的第二個9月份,她在多倫多大學順利入學,和她先生又成為校友了,他們在國內可是大學同窗、研究生同窗,到了加拿大也是比翼雙飛,另人羨慕不已。
(二)
如果是夫妻兩個人,沒有孩子,再苦再累,大人都能熬過去。可是有個年幼的孩子,一切都不一樣了。中國人對下一代的關愛是西方人難以想象的。常說“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見做父母的一片心了。
住在大學學生家屬樓時,和我們住一層樓的一位博士師兄,太太也是陪讀過來的,經常來往,彼此比較熟悉。他們有一個2歲的兒子,留在國內爺爺奶奶身邊。兒子如果過來,上幼兒園、吃喝都要錢,光靠師兄的獎學金根本負擔不起一家三口的開銷;兒子繼續留在國內,思念之苦難以忍受。可想而知,博士師兄夫妻兩個的壓力有多大!
師嫂是個很有魄力很能吃苦的人,常常和我們探討如何能走出家門不吃“閑飯”。她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頂多一年,我一定要接輝輝(她兒子)出來”。這話說起來容易,做到可多難啊!擺在她面前的就是兩條路:上學拿獎學金或工作掙錢。上學的話(指上碩士或博士)要考托福,要聯系導師,還要轉學生簽證。師嫂琢磨了半天不想上學,按她的話說,“兩人都上學那么苦那么緊張,就算能接孩子過來了,誰能顧這個家呀!”她的話想想很有道理,那還是工作養家吧!可要工作也難哪!找校園內的工作完全是憑機遇,能力還在其次。我們幾個都在學校的實驗室里工作學習,對實驗室里的工作機會消息還靈通一些,覺得幫師嫂找份實驗室的工作還是有機會的。而且大學實驗室的技術工作不難,很穩定也不算累,屬于校園內工作,工資不高但養家沒問題。
一旦確定了奮斗方向,大家都開始努力。師嫂平時在家多學英語,多看一些實驗室技術方面的書。我們幾個就留意身邊有沒有合適的機會。終于有一天,系里新招來一個女教授,要建立實驗室。創建實驗室工作瑣碎,我們估計教授肯定急需人,趕緊讓師兄師嫂去毛遂自薦。商量了半天,教授給了一個Volunteer的機會。唉!沒有勞動許可,也沒有加國工作經驗,也只好讓人先剝削了!經過近半年的努力工作,老板對師嫂很滿意,決定正式雇傭她。師嫂正式拿到了工資后一個星期,師兄就飛回中國把兒子接了過來。從此博士師兄一家終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師嫂經過一年的努力,并沒有食言。
(來源:今日加拿大 文:ding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