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一句遲來的道歉,一份有限的賠償,加拿大華人百年人頭稅心結似乎依然難解
文/馮亦斐 段海燕
“今天是加拿大國慶日,但是我們人頭稅家庭稱之為‘恥辱日’。”7月1日,也是當年《排除華人法案》的生效日,卑詩(英屬哥倫比亞省)平反人頭稅聯盟發言人李振康在給《中國新聞周刊》發來的電子郵件中寫道,“老人們和大家一起在唐人街游行,讓政府知道我們對只給活著的苦主和配偶補償并不滿意。”
而就在三天前的6月28日,加拿大總理哈珀的國會秘書、國會議員肯尼在加拿大華人保守黨協會的晚宴上說,“我保證,從今年7月1日起,所有加籍華人將驕傲地把加拿大國旗看作自己的國旗,把這一天看作他們融入加拿大的開始。”
6月22日,加拿大總理哈珀在國會正式代表政府就人頭稅向苦主和家屬道歉,并為仍然在生的納稅人或他們仍在世的配偶,每人賠償2萬加元。但對人頭稅苦主的子女并沒有任何賠償。
“我聽到這個消息后很失望,”一位苦主子女,多倫多人頭稅家屬聯盟的副會長譚榮德對本刊記者說,“我所期望的只是一種姿態、一種對這些人頭稅家庭所經歷的磨難的承認、認可。”
“沒我付的錢,這個城市就不會存在”
在19世紀中期,華人為了尋找“金山”中的財富開始移民加拿大。
探尋金礦并非那么容易,當時很多人不得不去做廚師和洗衣工以維持生計。那些找到金子的人也經常會被白人搶劫。到了1880年,加拿大要修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整個國家的鐵路,成千上萬的華人被雇用從事修建鐵路的苦力和炸山的危險工作,報酬只有白人的一半。在這個過程中死去的華人多達千人。
這條鐵路在1885年修建完成。幾個月后,一項對所有新華人移民征稅50加元的法律在加拿大通過,這項法律僅僅針對華人,而政府依然用經濟上的幫助和獲得免費土地的資格鼓勵白人移民加拿大。
1900年,這項稅費(后來被稱為人頭稅)漲到了100加元。1903年,再次上漲到500加元。據說在當時,500加元相當于一個白人兩年的工資。譚榮德的父親譚樹棠于1912年來到加拿大,交了500加元的人頭稅。
譚父在20年代攢了一些錢后回廣東娶了第一個妻子,但卻發現無法把妻子接到加拿大共同生活。因為1923年,加政府通過了移民法,也就是排華法案,禁止任何新的華人移民加拿大。
譚父的第一個妻子就這樣在隔海相望的孤寂中郁郁而終,之后他才娶了第二個妻子,也就是譚榮德的母親。“在那個時候,華人只能在洗衣店和飯館里找到工作。”譚榮德說,“但父親做得非常棒。”
譚父用辛苦做工得來的積蓄,在離多倫多100公里東北處的一個小鎮上開了一家中餐館。這家餐館在這個旅游業興旺的小鎮上很有名,至今還在,由另外一個譚姓家庭經營。當時餐館的生意非常好,但是譚父“總擔心自己被抓,被遣返回中國”。
李振康的家人有著類似卻更不幸的經歷。李父和李母都交納了500加元人頭稅來到加拿大,但因為種族歧視,華人在加拿大養家非常困難。懷孕的李母帶著一雙兒女回到廣州,以便讓孩子們得到良好的教育。
李振康出生后,日本開始侵略中國并向南推進,李母想把孩子們都帶回加拿大避難,但是因為李振康不是在加拿大出生,政府不允許他和家人一起進入加拿大。盡管李母支付過人頭稅,有權回到加拿大,但她卻不能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所以李母把大孩子們送回加拿大,自己陪同小兒子留在了中國。后來,李母不幸被日軍殺害,當時李振康5歲,只能靠祖母照顧。
1947年,移民法被廢止。幾年后,李振康第一次踏上加拿大的土地。而此時,17歲的譚榮德第一次從父親口中得知人頭稅一事。
“他沒說太多,我也沒有想太多。他告訴我當時他只能那么做。”譚榮德回憶起父親曾寬容地告訴他,交納人頭稅也是有意義的。父親說,“你看看這個城市,如果沒有我付的錢,它就不會存在。”
從1885年到1923年期間,加拿大政府總共獲得了2300萬加元的人頭稅。這些錢被用作建造學校、醫院、道路、停車場和其他公共設施,但其中許多服務設施卻不允許華人參與分享。“父親從來沒有告訴我想要政府賠償。”譚榮德說,“但是我們一直在問,為什么會這樣對待我們?!為什么我們是二等公民?!”
“不運用政治力量,政府就不會理會”
譚榮德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意識到,是時候為人頭稅平反了,此時,父親早已去世。
“爭取平反最大的困難就是政府,它一直以來都不愿意做出任何道歉和賠償。”卑詩省平反人頭稅聯盟律師吳瑤瑤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一方面他們覺得現在的政府沒有義務對過去的政府行為負責;另一方面,因為歷史上還有很多其他種族歧視的事件,他們擔心全部都要求道歉和賠償。”
吳瑤瑤從1988年開始幫忙做平反人頭稅的相關法律事務,她所在的聯盟位于溫哥華,是全加華人聚居最多的地方,她一直在搜集相關人頭稅苦主及后裔的信息。她說,一些華人社團正式從法律角度來做這件事情是1999年。
2001年,華人社團針對加政府種族主義立法行為進行集體訴訟,結果是敗訴。不過最高法院判定,這項種族主義法律雖合法,但在道德上是完全不正當的。聯合國也建議加政府應該就人頭稅道歉并對其家庭進行賠償。
2005年11月24日,當時的加拿大聯邦自由黨政府為了給選舉增勢,與全加華人聯會等十五個僑團代表就“人頭稅”解決問題簽訂原則性協議。在“不道歉、不賠償”的前提下,聯邦政府承諾撥款,用于支持華人社區“表彰、紀念和教育項目”,以確認加拿大華人對加國歷史的貢獻。此舉一出,立即遭到持不同意見華人社團的強烈抗議。
在去年年底開始的聯邦大選期間,保守黨領袖哈珀承諾如果獲得選舉勝利,他將對華人人頭稅苦主及其家庭進行道歉,并且給以適當的賠償。
李振康認為,這個承諾是哈珀競選成功的原因之一。“西方的選舉制度決定了上臺就能做很多事情。百萬華人的選票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忽視的。”美國橋港大學朱志群教授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吳瑤瑤說,其實華人的地位在平反前并沒有特別的變化,但在選舉期間,很多華人愿意出來和各個黨講這件事。“本來華人可能并不知道怎么運用自己的力量,但從這件事認識到,如果不運用自己的政治力量,政府就不會理會。”吳說。
“政府不能就這樣走開”
2006年6月22日,哈珀公開道歉的那一天,八萬多名“人頭稅”受害者,在世的已不到20人。
“政府的道歉有象征意義,也很重要。我歡迎政府這一真誠的道歉。無論是為了認清過去種族歧視歷史,還是設法與華裔加拿大人修好。這都是急切需要的第一步。”卑詩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余全毅對本刊記者說,“然而,僅只賠償在世的苦主和遺孀,政府又忽視了與長期受歧視的華裔加拿大人修好的機會。”
余全毅也是人頭稅苦主的后裔,他之所以研究華人移民史,是因為加拿大歷史教科書,“與我知道的祖父及其同輩人的親身經歷相去甚遠,”而且,他說,歷史上的許多不平等、不公正,并沒有隨著祖父、他的同輩人一起消失。
全加華人協進會(平權會)6月24日搜集了人頭稅苦主和各地區分部的意見,有90%的人說,希望平權會繼續為后代爭取賠償。平權會行政總監黃煜文表示,日后的爭取行動還會是一場硬仗。
“你(政府)現在踏出第一步,那應是個人象征性的財政賠償,現在我們需要政府為苦主后代做更多事。”黃煜文說。
譚榮德也表示,“從法律的義務、道德的義務而言,政府都不能就這樣走開。”李振康希望華人團體在一年后的新的選舉中,表現得更積極,“爭取政黨為人頭稅苦主家庭子女進行賠償,獲得再次的勝利。”
“選舉機器的運作給華人團體提供了機會。”朱志群說,“華人團體和組織雖然很多,但是因為臺灣等問題,并沒有真正地團結起來。華人團體要真正成為一種力量,還有很大的距離。”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