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30日電 據重慶商報報道,一種長得十分奇特的“重慶籍醫生”目前在國際上名聲大噪——該醫生長得像一顆膠囊,把它吞進肚里,消化道內的情景就可以像放電影一樣在電腦屏幕上一目了然。昨日,該全球領先納米機器人醫生升級計劃正式獲得國家“863計劃”基金扶持,相關科研人員準備花3年時間,讓該機器醫生長出手腳給人治病。
據介紹,由重慶科研人員開發的這種名為“OMOM膠囊內鏡系統”的納米機器人醫生已經是第二次被列入國家“863計劃”,前一次獲得了該計劃500萬元基金支持,并于2004年獲得“863計劃”專家組驗收,但這種機器人目前還只能鉆進人的肚子里通過傳輸圖像“瞧病”,還沒有治病的本事。
昨日,科研人員現場吞服了一顆納米機器人醫生,隨后,他消化道內的所有情況,猶如電影一樣清晰地顯示在屏幕上。該醫生“腰圍”11毫米,“身高”25.4毫米,長得完全像一顆膠囊。
目前,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會50余位專家負責指導該機器人醫生的升級計劃。消化內鏡學會主任委員張齊聯教授稱,該項升級計劃是3年內讓納米機器人醫生長出手和腳,學會動手術。據介紹,納米機器人醫生以納米技術的微機電系統為核心,內置有攝像與信號傳輸等智能裝置,外包無毒耐酸堿塑料,為一次性使用品。到目前為止,除中國之外,全球范圍內只有以色列研制出了同類產品,日本正在緊鑼密鼓地研制,但產品至今還未問世。目前,以色列機器人供電能力不超過8小時,檢查完小腸后就沒電了;而重慶研制的機器人供電能力已經達到15小時,能夠對人的腸道進行全面檢查,而且在人體內拍攝的圖像更為清晰。
張齊聯教授介紹,機器人醫生不但具有檢查方便、無創傷、無痛苦、無交叉感染、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等特點,還能夠完整地檢查小腸,而這在此前是無法辦到的。根據升級計劃,機器人醫生在未來三年內,要學會以下醫療技術:當機器人醫生發現可疑病變組織后,立即能伸出“手”來取樣進行活檢,同時,發現胃出血等病癥后,可以長出“腳”來,像醫生一樣對病變部位進行修復和治療。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患者在接受“手術”期間可以照常上班和進行戶外運動。適用的疾病不僅包括常見的消化道疾病,還包括食道癌、胃癌、腸癌的活檢。這些手術目前還需要開刀進行。(黎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