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8日電 據新聞晚報報道,都市白領中有這樣一群人,她們可能一個月都不出去逛街,一旦出手,一個下午四五千元就變成了若干袋衣物、飾品、鞋子,最后可能只剩下回家的車費;她們也可能每天都必須逛街,若未如愿,便會像煙癮犯了一樣坐立不安,這群人被形象地稱為“花灑女”———花錢如灑水。在某白領網站上,一群患有購物強迫癥的“花灑女”自發組織起來,低價賤賣曾經高價購來的衣物,并互相交流自己的“花灑”心得。
“花灑女”眾生相
【習慣買單型】:只要朋友說好看,她就會掏錢買下
陳小姐是論壇“花灑群”的發起者,強烈的買單欲望讓她成為了“花灑”一族。由于收入頗豐,每次和朋友出去玩,陳小姐都會在結賬時搶著買單,到后來,有時和朋友出門逛街,試穿的衣服只要朋友說好看,她總會情不自禁地掏腰包買下。
大手大腳花慣了錢想收手卻不容易,再加上有可透支信用卡做“靠山”,陳小姐買單的欲望任誰也攔不住,一直做著“月光族”。衣服越買越多,根本來不及穿,不少衣服從買回來后一直掛在衣柜里,連商標都沒來得及拆。為了“變廢為寶”,陳小姐決定“清理門戶”,翻出許多帶商標的新衣服,拿到網上大拍賣。沒想到,本來是個人行為,卻引來了眾人的響應和支持。
【一擲千金型】:換季大采購時,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手
會計師薛小姐的“花灑”非常有季節性。因為工作的關系,每個月月底她都會特別繁忙,而這段時間一過,她就會用瘋狂購物來獎勵自己。
“一個月沒有出門,看到各種漂亮的商品,我就會覺得頭腦發熱,毫不猶豫地買下,尤其是換季的時候,簡直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薛小姐嘆道。薛小姐喜歡逛些外貿商店和有個性的小店,這些小店的價格雖然都不高,但每次出戰“碩果累累”,幾乎每次都能迅速花掉幾千元,一月薪水順利“出倉”,到最后只剩下回家的車費。
這個月剛開始,薛小姐的家里已經又新添了4件襯衫、3條長褲、2件外套、3雙皮鞋、1件風衣。“我現在要把上個月買來的夏裝新款1折出售。”薛小姐在論壇上拋出了7件同樣款式的嶄新T恤,“這些都是我頭腦發熱時買來的,冷靜下來才發現完全不是自己的風格。”
【密集消費型】:對她來說,逛超市就像上班一樣
俞女士是論壇上為數不多的阿姨級“花灑女”,代表了大量的密集消費型群體。去年剛退休的時候,俞女士每天都覺得無所事事,家里請有8小時的鐘點工,買菜、洗碗、打掃衛生都由鐘點工包辦。
“呆在家里不如出門逛逛”,商場里衣物大多適合年輕女孩子,滿足中老年需求的不多,但超市就不同了,大家可以各取所需。從此以后,俞女士成了超市的常客。每天早晨,她總會定時定點地出現在各大超市門口。“對我來說,逛超市就像上班一樣。”俞女士感嘆道。生活是就此充實了,錢包卻干癟了,每一次去超市總是大包小包地拎回家,有時候看著便宜,即使派不上用場的商品她也毫不猶豫地買下。一年下來,家里的儲藏室已被亂七八糟的雜物堆得滿滿當當。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俞女士自己也覺得非剎車不可。她將重心轉移到電腦上,趁女兒在家的時間,花兩個周末學會了上網,上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儲藏室清倉。
跟俞女士同類型的還有一些在商場密集地段上班的白領們,孟小姐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旁邊上班的孟小姐每天午飯后,都會到伊都錦、置地等商場里面閑逛,雖然只是偶有所得,但一個月下來,其儲備也是非常可觀。
【專家分析】:“花錢如灑水”是種心理偏差
職業心理咨詢師黃小姐分析說,職業女性隨著社會地位的提高,除了生理、歸屬、愛和尊重的需要之外,自我實現的需求也變得很重要,她們對于自己外表的重視,是非職業自我實現的一種表現形式,這代表著社會的進步。
但是,工作壓力大、感情失利,也可能成為促使女性瘋狂消費的推動機,這是一種心理偏差。由于女性參加體育活動和相關發泄行為的機會較少,心理補償與發泄的渠道較窄,購物往往就成為她們平衡情緒、緩解壓力的常用方式。
黃小姐建議,瘋狂購物并不是最好的減壓方式,實現自我價值更需理性,旅游等方式不失為更好的選擇。(周柏伊 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