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4日電 中醫藥有著“簡、便、驗、廉”的特點,但過低的定價也阻礙行業的發展并導致“中醫西化”,廣東省針對這種情況正醞釀中醫藥價格“變局”。據《人民日報》報道,廣東省物價局最近透露,該局已經向全省發出通知,要求合理制定中醫傳統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適當提高中醫診費和中醫制劑、中成藥的價格,以促進中醫藥產業的發展。
廣東省物價局這份《關于運用價格杠桿促進我省中醫藥業發展的通知》,從名稱看用意非常明顯,該局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每個中醫院乃至每個地區的中醫都各有特色,因此廣東省物價局對中醫服務不會制定具體的價格,各地可根據具體情況而作出規定。”
廣州市一位中醫向記者介紹了中醫收費過低的現狀。他舉例說,手法復位是中醫對骨折病人的傳統方法,但價格與西醫相比也顯然過低。比如前臂骨折病人手法復位,診金才100元,而西醫復位則需要1500元左右;中醫手法復位最貴的是骨盆骨折,但是收費也僅僅是150元,所以很多醫院寧愿采用西醫的切開手術復位,用打釘的方法來做,大大加重患者負擔。他介紹說,因為定價過低,一些中醫技術手法面臨失傳的危險。
廣東省物價局的通知里包含了促進中醫藥發展的八大措施,其中一項是科學、合理制定中藥飲片作價辦法。據有關人士介紹,今年年中,重新修訂的《廣東省政府定價藥品目錄》正式執行,里面增加了中藥飲片這個種類,由政府制定最高限價,顯示中藥飲片納入政府定價范疇。
廣東省醫藥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俊修則認為,提高中藥的價格,在目前是一個對中藥產業的有利措施,“但是,如果政府對中藥放開價格或許更能促進中藥體現其價值。”中藥飲片究竟應該由政府還是市場決定價格,各地有不同的回答。
同樣是今年年中,北京市發改委發文,“中藥飲片、民族藥不再列入《定價目錄》,實行市場調節價”。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無論是政府定價或是采用市場調節價,兩者都是殊途同歸,希望以不同的方式達到兩個目的,即在體現中醫藥價值和控制醫療收費上取得合理的平衡。(李鳳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