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七月二十五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二十五日透露,中國“嫦娥”工程一期——繞月探測工程進展順利,首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預計二○○七年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執行繞月飛行任務。
第八屆國際月球探測與利用大會當天在北京開幕,孫來燕在大會上作主旨發言時披露了上述信息。他說,中國繞月探測工程二○○四年立項后,經過兩年半的努力,工程的衛星、運載火箭、測控、地面應用和發射場等五大系統均取得重大進展。
“嫦娥一號”衛星以“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平臺為基礎,由衛星平臺和七類科學探測儀器組成,采用三軸穩定姿態控制,星箭分離后,衛星依靠自身動力多次變軌,經調相軌道、地月轉移軌道后,最后進入高度兩百公里的極月圓軌道。目前,“嫦娥一號”衛星各級產品已完成正樣產品的生產和驗收,進入系統級總裝、集成和測試階段。
運載火箭采用成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已開始各級產品驗收,火箭電氣結構近期將開展綜合試驗以驗證電氣系統接口的匹配性。
測控系統充分利用中國現有S頻段航天測控網,并輔之以甚長基線干涉儀天文測量系統,通過優化設計,改造和組網來完成整個測控系統。今年六月進行的全系統綜合試驗驗證了測控網對衛星跟蹤、測定軌和開展深空測控的能力。
地面應用系統現已完成四種模擬月壤的配制,通過模擬月壤進行研究,獲得月壤在觀測波段的介電性質,得到特定條件下月球表面的亮溫與月壤的厚度關系,反演推算月球表面月壤厚度和月球表面物質的電學特性。目前,模擬月壤已成功應用于“嫦娥一號”有效載荷的科學定標試驗和月面模擬試驗場建設。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分“繞”、“落”、“回”三個發展階段,分別為繞月探測、月面軟著陸與月面巡視勘察、采樣返回。二期工程將突破月球軟著陸和月面自動巡視勘察技術,試驗月夜生存技術,開展多科學探測活動,驗證月面采樣技術。三期工程將實現探測器在月面采集樣品并返回地面進行研究,深化對地月系統起源與演化的認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