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八屆深圳高交會上,由上海交通大學和揚州大學聯合研制開發的世界首臺中國菜肴烹飪機器人與公眾見面。一向被認為好吃難做的中國菜的烹飪從此變得簡單輕松:只需將按營養、衛生標準及菜品風味要求配制的原料放入機器中,按下操作鈕,機器會掃描識別菜品,并調出相應程序,自動進行烹飪操作,幾分鐘后,一份熱騰騰的成菜就會從出菜口彈出。
這臺名為“愛可”的烹飪機器人形狀類似一臺冰箱,與傳統的一些烹飪設備相比,它不僅能完成烤、炸、煮、蒸等工藝,還可以實現中國菜獨有的炒、爆、煸、燒、熘等技法,完全模擬人的動作,特別是炒的功夫,對油溫和火候的把握非常精準。目前“愛可”能制作包括水晶蝦仁、宮保雞丁、生炒蝴蝶片等60多種菜品,且味道相當不錯。由于在機器人控制程序中融入了中國烹飪大師的配方與經驗,使得該機器人烹飪出的菜肴甚至能夠超過一般廚師的水平。
據介紹,該機器人歷時4年研制完成,是現代機械電子工程學科和中國烹飪學科第一次交叉融合的產物。機器人的結構與控制系統由上海交通大學研制完成,揚州大學負責制定菜品的標準化參數。
據悉,該機器人已申請了50多項技術專利,其中包括10多項國際專利,目前已獲得國家科技部頒發的成果鑒定書。預計明年下半年,商用系列機器人將進入市場,在快餐店、酒樓、食堂等推廣,價格預計在2萬~3萬元之間,民用機器人將于2008年走入尋常百姓家。專家預計,烹飪機器人的市場前景將十分廣闊。
(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吳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