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5日電 據解放日報報道,設于山東濟南的《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目前已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登記表120余萬份。續修工作協會會長孔德墉介紹,重修已進入整理、考證和編輯階段,新版《孔子世家譜》預計2009年出版,同時出版的還有標識孔子后代在全球分布的地圖。
后裔可能超過300萬 女性后裔也得以入譜
孔氏家族迄今已傳裔八十三代,歷經2500年,居住地以山東曲阜為中心,遍及全國和海外。據估計,現存世的孔子后裔可能超過300萬人。孔子后裔歷代都有譜牒詳細記載,《孔子世家譜》以其延時之長、族系之明、體例之備、保存之全,素有“存世譜牒之冠”的稱號。自明以來,《孔子世家譜》有“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的定約,但受歷史條件限制,世家譜只大修了四次:明代天啟年間、清代康熙年間和乾隆年間,最近一次是1930年。明代家譜已不存世,清代康熙年間家譜共記孔子后裔近2萬人,乾隆年間家譜為10萬余人,民國時期第四次修譜,孔子后裔已增至56萬人。
孔德墉介紹,孔子后裔信息登記表的征集自1999年3月正式啟動,去年12月31日結束,共收到新登記表120萬份。加上“民國譜”中的56萬人,這次新修譜中的孔子后裔人數將驟增至180萬人,孔德墉說:“肯定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家譜了。”
現在,協會時常還零零星星地收到一些登記表,但工作人員的主要精力已經轉到資料數字化和整理階段。初步整理發現,目前存世的孔子后裔中年齡最小的是今年元旦剛出生的孔氏五十五代嫡傳孔德成的曾孫;而輩份最小的則是遼寧省的一個小女孩,孔氏八十三代。
與以往四次大修相比,這一次的最大不同,是女性后裔也得以入譜。孔德墉介紹,盡管這個決定是由孔子存世后裔中輩份最長的德字輩五兄弟(德字輩五兄弟分別是:第一支孔德成,現居臺灣;第二支孔德墉,居香港;第三支孔德宏,居濟南;第四支孔德篪,居廈門;第五支孔德威,居濟南)一致同意的,但真正實施,阻力還是不小。四川、廣東等地收集上來的幾十萬份登記表,女的一個沒有。120萬份表格,填寫“女性”的,不足20%。
拒絕DNA檢測
不久前,一家公司聯系孔德墉,表示愿意為《孔子世家譜》重修免費提供DNA檢測。孔德墉表示,協會已經正式拒絕了DNA檢測的建議。孔子后裔人數眾多,用DNA來檢測不僅不現實,也沒必要。更何況,孔子后裔不同分支間常有過繼,這一房的孩子過繼到那一房去,血緣上不是嫡傳,但從家譜來說,卻是正宗。遇到這種情況,DNA檢測就沒有意義。
那么,180萬份資料,如何保證這些人的確是孔子后裔,并將他們一一正確放進龐大的族譜呢?孔德墉解釋,凡申請進入孔子家譜的后裔,必須說明上三代的姓名,并提供支譜、戶口簿或身份證等證據,以表明傳承關系。
孔德墉坦言,按照這種方式,也會有差錯。幾百年前的老譜不說,就是1930年的重修譜,都已經發現有很多錯處了。為此,第五次續修協會請北京的一所大學設計了20個編輯軟件,專門用于編輯家譜,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準確率。可即便這樣,還是有不少人已經無法確認其支派了。
“實在沒辦法了,就只好在后面注一筆———上幾代不詳。”德字輩老人孔德威對記者說:如果現在不抓緊重修,恐怕這樣的“不詳”會越來越多。 (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