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哪部法律像它一樣,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如此之密切;
很少有哪部法律像它一樣,讓人民群眾參與的熱情如此之高。
它就是物權法,一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起支架作用的基本法律。
7月10日開始,備受矚目的物權法草案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到8月20日,短短40天中,全國各地群眾就通過媒體和郵件提出意見11543件。
公布草案 廣泛征求民意
只有憲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婚姻法等11部法律的出臺,公開向社會征求過意見。物權法成為第十二部
2005年7月1日,人民大會堂。
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閉幕會上,吳邦國委員長鄭重宣布:委員長會議研究決定,將物權法草案向社會全文公布,廣泛征求意見。
消息一出,輿論關注。
回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法史,迄今,只有憲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婚姻法等十一部法律的出臺,公開向社會征求過意見。物權法,是第十二部。
物權法是一部明確物的歸屬,保護物權,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事基本法律。通俗地說,小到一個鈕扣、一塊手表,大到一幢房屋、一座礦山,凡涉及所有權歸屬問題,都需要物權法來規范、調整和保障。
立法要體現民意,這是法治社會的根本。立法的過程,本身就應該是一個廣泛征求民意的過程。像物權法這樣一部與人民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的法律的制定,民意尤其重要。
正是基于此,做出將物權法草案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的決定,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踐行民主立法、開門立法的重要舉措。
“將物權法草案向社會公布廣泛征求意見,是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持走群眾路線,充分發揚民主,增加立法工作透明度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推進立法科學化、民主化的有益探索。”“要虛心聽取、廣泛收集、認真研究各方面的意見尤其是基層群眾的意見,把物權法修改好完善好。”
吳邦國委員長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道出了這次公開征求意見活動的重要意義。
充分準備 中央地方聯動
物權法專家對法律草案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征集到意見500余件
7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正式向社會全文公布物權法草案。備受關注的物權法草案開始“走出人民大會堂”,來到廣大人民群眾手中。
要征求意見,首先要讓人民群眾知情。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統一協調下,圍繞著物權法草案的宣傳,新聞媒體都行動起來了,報紙開專欄、電視辦節目、網絡推專題,一時間,“物權法”這個以往在中國還比較陌生的名詞,很快就成了熱門詞語。
看得懂條文,才提得出意見。針對一些群眾反映的“法律草案專業術語太多、看不懂”的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專門組織物權法專家在媒體上對法律草案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并專門把一些法律專業術語的解釋在媒體上公布。
與此同時,作為公開征求意見活動的一部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務院各部委、各社會團體以及法學專家們發出了征求意見函。
此外,法律委員會、常委會法工委先后召開中央有關部門座談會和省區市人大常委會負責人、領銜提出有關物權法議案和意見的人大代表和提出有關審議意見的常委會委員以及法學專家、經濟學家參加的座談會,充分聽取各方面對物權法草案的意見。
在各地,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也依托自身的優勢,采取多種形式征求意見。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召開物權法草案征求意見公眾討論會,報名參加討論會的不但有專家學者、政協委員,還包括下崗工人、個體工商戶;江蘇省人大常委會組織銀行、房地產等與物權法關系密切的行業召開座談會,研討物權法草案中與本行業有關的問題;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向在川的全國人大代表、各市、州人大常委會、相關省級機關發出征求意見函180余份,并召開四次座談會,征集到意見500余件。
熱情高漲 各界群眾參與
提意見人員的身份構成多樣,網絡成為征求意見的主渠道,物權法的相關知識深入人心
在征集到的1萬多件意見中,有一件很“特別”:這是一封盲文信件。
發信的視障者名叫孫東,是山東濱州市濱城區運輸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
聽說物權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孫東特地讓親友將草案條文逐條一遍又一遍地念給他聽。基于積極的參與熱情和原先的知識積累,孫東針對環境污染、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等涉及社會公益事業的問題,用盲文寫信提出了15條具體的建議。
令人感動的不僅僅是孫東。在來信提意見者中,有一位是天津市河西區賓友道向榮里的離休干部、81歲的康天錦老人。老人家不僅對草案中的不動產登記、建筑用地使用權等提出了25條意見,還將草案原條文、修改理由和修改意見制作成對照表格的形式,看上去一目了然。
中國的物權法立法,也吸引了外國專家的關注。德國漢堡哥廷根大學法學教授門策爾博士專門從德國寄來對物權法草案的修改意見,并從西方立法實踐的角度對完善征收征用制度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工作人員介紹,在這次公開征求意見活動中,提意見人員的身份構成多樣:既有人大及政府的工作人員、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學教學研究單位的教師等專業人士,也有工人、農民、商人以及自由職業者;既有國內的群眾,也有國外的留學人員和外國人士;既有在崗工作的人員,也有離退休人員和中學生;既有以個人名義提出意見的,也有一些如司法部門和法學教研機構以單位的名義提出意見的。
此外,網絡成了這次征求意見的主渠道。在所征集到的意見中,絕大部分都是通過公布的電子信箱征集到的。
不僅如此,在這次的征求意見活動期間,在許多網站上,物權法草案都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許多網民都就自己感興趣的條文和話題發表意見、進行探討,物權法的相關知識深入人心。
群策群言 關注熱點民生
物權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是一個現代社會立法過程中觀點交鋒、平衡利益、化解矛盾的過程,代表現代立法的方向
———“住宅區域的停車位為住宅必需的配套建筑設施,政府應該在建筑規劃時就要求開發商必須建設多少停車位。”
———“征收征用應當嚴格區分公益活動和商業活動,把公益活動取得的不動產和動產納入國家征收征用的范圍,把商業活動取得的不動產和動產納入市場調節機制。”
———“對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可以作限制性規定,但不要禁止。”
———“建議增加對發出噪聲、排放油煙沒有超過環保標準的‘合理擾民’行為的限制性規定。”
———“建議法律對建筑物的采光權、眺望權作出明確規定。”
……
人民群眾提出的意見,幾乎涵蓋了物權法草案各方面的規定,不僅對草案中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容易看得懂的相關章節,如征收征用、拾得遺失物、建設用地使用權屆滿續期、宅基地使用權轉讓等熱點問題提出了意見,而且對草案中擔保物權等專業性較強的內容,也發表了很有價值的意見。
大部分群眾在提出具體修改意見的同時,還附有相應的修改理由。有的群眾針對草案中涉及的一些重要問題,還提出了專門的研究報告和修改建議。
人民群眾的熱情一旦被激發出來,便匯聚成了智慧的海洋。
“群眾關注物權法立法的熱點領域,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眾參與立法、維護自身權利的民主熱情和法治意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這些問題涉及各種不同利益,是利益多元化和社會矛盾在改革開放中的客觀體現。”法工委民法室助理巡視員扈紀華這么認為。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次物權法草案的公開征求意見,也是一個現代社會立法過程中觀點交鋒、平衡利益、化解矛盾的過程。這,無疑是現代立法的方向。
(來源:《人民日報》;石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