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3日電(記者 聞育旻)中共贛州市委副書記龐鳴今日上午在“中國網絡媒體江西行”贛州新聞發布會上講話時談到,贛州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人民共和國的搖籃。
龐鳴副書記在講話中特別介紹了贛州紅色旅游的資源。他說,贛州市地處江西省南部,人們習慣上也常稱這里為贛南。贛州市的東、南、西面分別與福建、廣東、湖南三省交界。國土面積為3.94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近四分之一,人口數占全省總人口的五分之一,這兩項指標在全省11個設區市中均列首位。早在2200多年前,這里就開始有縣郡建置。千百年來,這里一直是客家人的聚居地,現有人口中95%以上是客家人。贛州有秀美怡人的山川河流,目前森林覆蓋率達74.4%,部分縣超過80%。贛州還享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臍橙之鄉”的美譽。
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四軍從井岡山來到贛南,開辟了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革命根據地不僅版圖最大,人口最多,而且是中央黨、政、軍、群首腦機關所在地,是全國革命根據地和紅軍的領導指揮中樞,是全國蘇維埃運動的大本營和中心區域。
1931年11月,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紅色共和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她是新中國的雛形和基石。2001年10月24日,胡錦濤同志在紀念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座談會上講話時曾指出:“中央蘇維埃政府的建立是我們黨建立人民政權的探索和嘗試,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各根據地、各部分紅軍的中樞指揮作用,擴大了黨的影響,也為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根據地建設,以及后來新中國政權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歷史經驗,培養了大批領導骨干和組織、管理人才。”在這片紅土地上,造就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陳云等一批政治領袖。新中國1955年授銜的10大元帥中的9位,10位大將中的7位,57位上將中的35位,以及106位中將、440位少將都在這里戰斗、生活過。
他說,這片紅土地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發祥地。毛澤東同志關于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基本內容、以農村根據地為主要依托、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理論,關于在中國農村根據地如何建設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關于中國紅軍建設和紅軍戰略戰術原則,關于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思想,關于革命根據地經濟建設理論和方針政策等等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重大理論,都是在這里初步形成的。在這里,毛澤東寫下了《關心群眾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興國調查》、《尋烏調查》等光輝篇章。
這片紅土地還是我國人民軍隊成長壯大的搖籃。1929年1月,朱毛紅軍從井岡山來到贛南時只有3600余人,到1933年6月就發展到12.7萬余人;從單一的步兵發展到有步兵、炮兵、工程兵、通訊兵等兵種,軍事指揮體系建立健全,作戰能力迅速提高。更重要的是開始形成了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民軍隊建軍原則和紅軍戰略戰術思想。
這片紅土地,還是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地和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的中心區域,是新四軍的紅色源頭之一。贛州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全市18個縣(市、區)中,有13個蘇區全紅縣,4個游擊縣。全贛南蘇區人口共240萬,參加紅軍的有33萬余人,參加支前作戰的有60余萬人。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時約有8.7萬人,其中贛南籍子弟達5萬余人。贛南為革命犧牲的有名有姓、在民政部門登記在冊的烈士有10.8萬人。
新中國成立后,贛南革命老區因其光榮的歷史,成為令人神往的革命圣地。1972年冬,鄧小平同志到他曾工作和生活過的瑞金、會昌、于都、興國、寧都等縣視察。1996年以來,江澤民、胡錦濤、楊尚昆、李鵬、朱镕基、李瑞環、吳邦國、賈慶林、李長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先后來到贛州革命老區視察。中央國家機關先后有40多個部委辦局前來瑞金尋“根”,撥專款修復臨時中央政府相關部委舊址,建立本系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去年,為紀念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出發70周年,我們成功地舉辦了“《長征組歌》故鄉行”活動,邀請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長征組歌》劇組到我市興國、于都、瑞金等地巡回演出。這是《長征組歌》自1965年上演以來,首次在其詞作者肖華將軍(興國人,曾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的故鄉、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在廣場進行整場演出,在贛南引起強烈反響,觀眾累計達十萬人以上,也受到了眾多主流媒體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