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網又鳴鑼了,作為一個二年級的學生,中網從去年的教訓中學到了很多。從今年的辦賽規格到賽事推廣操作,中網都比去年要更上軌道。用一位賽事組委會工作人員的話來說,今年中網才真正走上道路。但是和四大滿貫賽相比,中網的差距就連組委會的人也無法說得清。
中網之癢·焦點
困境一:高水平選手來“混”出場費
第一年中網,我們請來了小威、薩芬、費雷羅等世界網壇的頂尖明星。一年后,我們依舊請來法網冠軍納達爾、紅土高手納爾班迪安。雖然我們請來的腕依舊很大牌,但是大牌卻未必就看重我們所打造的“第五大滿貫賽”。
去年,由于首屆中網開出的巨額出場費是所有高手都無法拒絕的,而和冠軍的獎金相比,出場費已經足夠誘人,因此很多選手在剛一露臉之后便拿著美金撤退了。此外,四大滿貫的冠軍積分都在200分左右,而大師賽的冠軍積分也達到了100分,而我們身邊的中網冠軍積分才區區35分。各路高手根本犯不著累死累活,到頭來只為著區區的35分。
今年,為了能繼續吸引大腕們,中網付出的出場費是總獎金的近4倍,達到了400多萬美元,但是大腕們會不會和去年一樣:拿了出場費,打完一輪就走人呢?
在回答記者關心的這個問題時,中網賽事總監艾科的回答是:“組委會將會安排一個合理的時間表,然后跟每一個球員私下溝通。當然不能讓大牌球星在第一輪過后就說再見,我們一定要保證最后的決賽是最好的球員之間的較量。”而中網組委會執行主任李晉康表示:“我們一方面相信球員的職業素質,另一方面這些巨星背后簽約的品牌商都對中國市場青睞有加,他們對自己的簽約明星在比賽中的表現也有要求,希望這些合力能讓他們在中網展示出最好的競技水平。”
看來說到底,想要明星們不走過場,仍然只能寄希望于明星們自覺。當然賽會不可能對選手的成績提出硬性要求,然而細心些會發現,中網方面在解答這個疑問時都沒有提到中網賽事本身。或許他們自己心中也有一桿秤——中網的影響力,還不可能像四大滿貫一樣,足以號召球員為榮譽而戰。
困境二:虧本買賣硬撐著也要做
別人辦賽能掙錢,而我們的中網到頭來卻只能大把地賠錢。首屆中網給人的感覺就是在砸錢,今年的中網雖然緊縮銀根,但是出場費卻并沒有減少,作為商業機密,組委會拒絕透露具體數額。但是有媒體報道說,中網出場費幾乎是獎金總和的四倍。這次賽事的總獎金約110萬美金,這么一算中網僅在出場費一項上就要高達440萬。獎金和出場費就幾乎占了經費的九成多。
據組委會的官員介紹,今年的中網到最后肯定還是落個虧本賺吆喝的局面。這位官員說:“第一年中網的花費高得驚人,僅僅靠一兩年的比賽就想盈利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現階段的中網,更主要的是一種項目推廣及市場培育的初級階段。不經歷這個階段,中網是很難盈利的。”
對于官方的說法,中網存在的最現實的意義就是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服務,隨著2008年越來越近,它擔負的職責更多還是為北京奧運發展作貢獻。而從商業推廣的角度來說,中網也是為了尋求一個共贏的結果,但是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一個過程,盈利對于中網這個初級產物而言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舉辦賽事,賺錢是最核心的內容,以百年的澳網為例,中網在自我造血上還只是一個小弟弟。澳大利亞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保羅·邁克納姆說:“2004年澳網帶來了10萬游客、200萬美元純收入。至于2005年的澳網——因為休伊特和莫里克的出色表現——這一數字上漲了50%。因為光是休伊特的那場男單半決賽,就吸引了7.5萬人聚集在悉尼歌劇院的大屏幕前觀戰。”和澳網一樣,美網、溫網和法網在大把揮灑著金錢的同時,也創造了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
困境三:觀眾素質低下
和硬件相比,軟件也許才是中國最需要補課的地方。因此,網上也有人或媒體建議中網暫緩打出“世界第五大網球公開賽”的旗號。
首先從看球文化談起。去年中網公開賽的比賽現場,出現了一部分觀眾隨便鼓掌的現象,例如在雙方球員對打激烈的時候,有觀眾突然鼓掌,這很容易影響球員的技術發揮,所以在裁判未確定一方球員得分前請不要鼓掌。此外,國外的網球比賽,一些電子通訊設備也是不能帶進場地的,包括收音機、電腦等,因為電腦及收音機的雜音會影響到選手的發揮,當然手機可以帶進比賽現場,但必須將鈴聲關閉。
對于這些國際慣例,中國人知之甚少。別人正在比賽,場內尖叫聲四起,閃光燈不斷。這些有悖常理的行為,在中網屢見不鮮。我們在引進高水平賽事的同時,觀眾素質的提高也必須提到議事日程上,否則軟件上不去,趕超四大滿貫也只能是口號。
中網的目標是什么?熟悉的人都會異口同聲:世界第五大滿貫。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中網和另外四大網球公開賽的差距是什么!
就像組委會宣傳部田部長所說的:和另外四大網球公開賽相比,我們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我們舉辦中網其實就和北京國安的口號一樣,永爭第一。但是這個第一不是那么好爭的,你看北京國安現在踢成什么樣就知道中網現在的境況了。但好在我們才剛剛起步,一切都需要慢慢來!(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