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9日電 十六大明確提出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完善辦事公開制度的要求。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推行政務公開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政務公開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重點內容、形式載體、制度建設、組織領導等。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各地區、各部門根據中央的部署,進一步加強了對政務公開工作的領導和協調,政務公開工作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更趨健全,內容更趨規范,形式不斷豐富,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強,監督保障更加有力,全國政務公開工作呈現出穩步發展的良好勢頭。
鄉鎮和縣級政務公開逐步走上規范化軌道。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鄉鎮和縣級政務公開工作日趨完善。各地堅持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作為政務公開的重點內容,主要包括財政預算及執行情況、上級政府下撥的專項經費及使用情況,以及稅費改革政策、國有單位改革、救濟款物發放、公共服務價格調整、城鎮房屋拆遷、農村土地征用等方面的情況。做到該公開的,都及時公開。不僅公開辦事程序,還公開辦事結果。同時,各地按照便民高效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不斷探索新的公開形式。
市(地)級行政機關政務公開全面推行。市(地)行政機關政務公開已經全面推行,絕大多數市(地)制定了推行政務公開的規范性文件,對本級政府政務公開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內容、工作方法、監督保障和組織領導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各地在工作中,注重借鑒鄉鎮和縣級政務公開的做法,總結本級政務公開試點工作的經驗,建立制度,完善機制。同時,注意把公開的重點放在與事權、財權、人事權有關的事項上,增強了工作的透明度。很多地方通過公開政府及部門的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和方法、辦事時限、監督方式、責任人和責任追究辦法等,規范了政府公共服務行為。
省(部)級行政機關政務公開逐步展開。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和參政議政意識進一步增強,對政務公開的內容和層次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滿足人民群眾的愿望,近年來省(部)級行政機關也逐步把政務公開列入工作日程。目前,大部分省(區、市)和國務院部門已經推行了政務公開,并建立領導機構,加強了對本地區、本系統政務公開工作的領導;制發了規范性文件,對本級政務公開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很多省(部)級行政機關還在機關內部事務、公務員錄用、領導干部選拔任用、行政審批事項等方面開展了政務公開工作,積累了很多有益的經驗。
醫院、學校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單位推行辦事公開制度取得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全國多數大中小學校以收費政策、收費項目、收費標準為重點,實行了校務公開。很多地方的醫院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就醫難、用藥貴”等問題,以藥品價格為重點,積極推行院務公開。水、氣、電、公交等部門和行業以收費項目及方便群眾為重點,普遍推行了辦事公開制度,有力推動了部門和行業的作風建設,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政務公開的推行,拓寬了群眾參政、議政的渠道,推進了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促進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工作作風的轉變,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強了廣大干部的法制觀念,提高了依法行政的水平;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加強了對行政權力運作的制約和監督,推動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深入開展。干部群眾普遍反映,政務公開是一項“陽光工程”,通過實行政務公開,拆掉了干群間的“隔心墻”,架起了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連心橋”。(鐘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