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往返,中華五千年!”當楊利偉登上“神舟”五號飛船之際,他的戰友、中國載人航天首飛航天員梯隊成員聶海勝,滿懷激情為記者寫下這句話。
聶海勝,這位瀟灑干練的前空軍殲擊機飛行員,目送戰友飛上太空,心中充滿了對自己事業的崇敬和自豪。
他說:“九天攬月,我們盼望那一天!”
童年,夢見自己長出了翅膀
聶海勝1964年出生于湖北棗陽楊蕩鎮一個小村莊里,兒時貧困的生活常常讓父母為區區幾元錢的學費犯愁,只好東挪西借,有時代替學費交到老師手中的竟是一只兔子。
對待學習,聶海勝自覺而刻苦。盡管沒錢買學習資料,但課本上的內容,在哪頁哪個位置,他都清清楚楚。
初中畢業考試,聶海勝考上了縣重點高中,整個楊蕩鎮只有兩個學生考上。學校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難,為他補助了救濟金。每次放假,他還去十幾里外的堂兄家幫著搬木材、裝茶葉、下地干活,一個假期下來能掙十幾塊錢。就這樣,他靠自己的雙手掙出了上高中的學費。
聶海勝說自己是幸運的,高中畢業時遇上了招飛。當飛行員是聶海勝的夢想,小時候在山坡上放牛躺著睡著的時候,從沒見過飛機的他做過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長出一雙大大的翅膀飛上藍天。
有一天,家中來人,說是縣武裝部搞政審的,他才知道自己真的要去飛翔了。
臨走時,聶海勝像往常上學一樣,只背了一個書包,沒有更多的行李。他死活不讓母親出門送自己,是怕母親難過。
來到航校,聶海勝好似鳥兒上了天。他覺得自己與飛行有緣,要不兒時為何會做那個無緣無故長翅膀的夢?為何摸著操縱桿就熟悉得像老朋友一樣操作自如?
高空,他曾與死神擦肩而過
聶海勝覺得自己是為飛行而生的。當年,作為同行中第一個放單飛的人,教官讓他給其他學員講講飛行體會,不善言辭的他只說了一句話:“啥也不想,只管飛!”
1989年6月12日,聶海勝開始改裝后第一次駕駛某型殲擊機單飛。第二天,他就遇上了事故。
那天,正當他準備飛向4000多米的高空時,只聽座艙外“砰”的一聲爆響,發動機停車了。瞬間,飛機轉速、高度下降,艙內溫度急劇升高。他一邊鎮定地向地面報告,一邊試圖排除故障。
所有的辦法都嘗試過了,飛機還在下墜。這時,地面指揮同意他跳傘。但聶海勝還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把飛機開回來!他試著讓飛機滑行,但因距離太遠沒有成功。
此時,飛機距離地面只有四五百米,急速下降的飛機帶來巨大的超重過載,動一下都很困難。最后,他不得不按下了彈射開關,此時他已出現了瞬間黑視,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他睜開眼,自己已落在了稻田里,飛機摔在了離自己一百多米遠的山溝里,扎進土里十幾米深,著火爆炸了。
后來經查明,事故原因是由于發動機壓縮器上的葉片出了機械故障。鑒于聶海勝以良好的心理素質沉著冷靜處置險情,想盡一切辦法挽救飛機的勇敢精神,部隊黨委為他記了三等功。
家里,妻子女兒是他的“衛星”
聶海勝有個溫馨的家,這個家的日常生活,也是緊緊圍繞著“航天”二字運轉的。
當初接受航天員選拔時,聶海勝的體重就稍稍有點超標。于是,如何幫他“減重”成為整個家庭十分關注的課題。航天員在訓練中身體消耗很大,不吃東西不行,吃不好也不行。如何減重?只有通過加大運動量來實現。妻子聶捷琳說:“這幾年,他在體能訓練上的付出,比別人要大得多。我們全家跟著他都成了‘運動員’。”
平時聶海勝住在航天員公寓,雙休日才回一趟家。這兩天里,聶捷琳一到晚飯后,就動員女兒陪聶海勝去廣場轉圈散步,不轉上兩小時不回來。飲食上,這兩天她就瞄著豆制品往家買,最多是買點牛肉,高脂肪的食品堅決不買。以至于女兒常常抱怨:“爸爸一回家我就沒好吃的了。”
5年內,聶海勝把自己的體重減了5公斤,并一直保持著67公斤的標準。
女兒今年11歲了,夫婦倆給她起名聶天翔———一個十足“航天”味的名字。雙休日她除了完成自己的課外作業,重要的責任是擔任父親的“英語輔導員”。聶海勝過去英語基礎較差,而小小年紀的女兒在這方面卻頗有天賦。家里常見的情景是,女兒煞有介事地提問,父親認認真真地回答;或是父親老老實實地背課文,女兒在一邊扯著嗓子叫喚:“不對,不對,重來一遍!”
航天員大隊領導告訴記者:“我們每一個航天員的身后,都有一個優秀的妻子,聶海勝愛人對他事業的支持,更是全心全意。他的訓練成績始終在往前走,家人的支持是重要精神因素。”
【來源:中國軍網】